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94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條件正向關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s的觀點,我們之所以會尊重及幫助當事人,是相信其有自我成長、自我指導的潛力,諮商師應支持他們發展獨特的自我。治療師重視且溫暖的接納當事人而不附帶任何的條件,若關懷是為了治療者自身的利益,例如博取當事人的喜愛或欣賞,會使當事人難有建設性的改變。根據Rogers的研究,對於當事人越能以非占有性的態度來關懷、鼓勵、接納與重視他,使當事人就不必冒著失去治療者接納風險,而能夠自由自在地擁有她自己的感情或體驗,那麼治療成功的機會就越大。(註一)接納指的是治療師認同當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情感或想法,但不表示治療師贊同當事人所有的行為...
個別化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與經驗,其實,個別化教學並不拘泥於在形式上要一對一,它也可以是在班級中,由一位教師針對全班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設計不同的學習計畫,包括課程、教材、教法、評量等方面。而個別化教學,基本上方法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4個基準 1.調整學生的學習速度 2.提供多樣性的教材內容 3.調整課程的要求 4.調整教師的角色一、調整學生的學習速度 普通班級中,課程與教學設計面對全體學生則有一定的進度,因而,教師面對學習速度較快及遲緩的學生,必須經過調整學習時間,才能適應其需求。 在個別化教學模式中,有些允許所有學生依照自己的速度去學,即s...
別具一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例]這衣服樣式新穎,別具一格。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依附於成人,本身並無明顯特徵。(陳嘉陽,2012)  學生次級文化具有和主流文化相同的特徵,但更有獨特的面貌,如關心特定的活動、主題,以別於主流文化。由於年齡相仿的學生面臨相同的情境(例如完成學校作業、通過考試、應付父母的威權、心理的困擾⋯等),經由彼此的相處與社會互動,將會發展或形成一套特有的價值觀、態度與生活方式。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可從個人、學校及社會三方面加以探討(李佳玲,2002):個人方面:學生在身心各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特
需求法則的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商品購買逐漸趨向炫耀性,購買炫耀財的理由為:名牌可使人一目了然,使他人知曉自我身分,藉此標榜自我獨特性及金錢之擁有,引發同儕間的羨慕或嫉妒(比較心理),獲得他人認同,進而成為團體中的意見領袖。[註二] 季芬財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經濟學家季芬(Robert Giffen,1837-1910)發現當時英國進口的麥價提高,使得麵包價格上漲,而奇怪的是工人階級反而消費更多麵包,有違一般需求法則(價格上漲,需求量降低),後人對具有這種現象的物品就稱為季芬財(Giffen goods)。[註一]值得注意的是,季芬財必須在所...
。1950年代的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實驗研究,發現人類對環境刺激皆有其獨特「激起之適度水準」(optimal level of arousal,OLA),且個體對刺激所做的反應強度,因人而異,多數會避免過多的環境刺激和內在壓力,或尋求較少的刺激經驗,以減少不愉快反應,並藉此獲得適宜的刺激。簡言之,個體唯有在適度刺激的情境才能感到愉快、自在。 參考文獻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曾育貞(2001)。刺激尋求動機、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存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這選擇的決定是很嚴重的事情,個人對於選擇決定的行動所產生之後果要負責任。在教育影響上,重視學生獨特個體,倡導全人教育理想。教育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師生間關係該如巴爾(Buber)所提「我與汝(I-Thou)」的關係,非是我與物(I-It)的關係。教師要把學生當人,非是物。師生均為主體,教師不該以權威凌駕學生,應與學生進行對話討論,讓學生透過課堂提問了解自己。
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察覺自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I-ndividual(個別性)重視每個個體之個別差異性,及其輔導過程中獨特之主觀經驗。D-evelopment(發展性)輔導是連續不斷之歷程,人的一生任何階段皆需要輔導。輔導需考量個體身心發展及社會發展任務。輔導過程中,不論個別輔導或團體輔導皆有其發展階段。D-irection(方向性)輔導是有方向、有目標的協助當事人朝向成長之過程。輔導過程中,協助當事人釐清其真正之輔導目標,澄清其他求助的問題。A-rrangement(妥善之安排)輔導是安排環境引導當事人朝著一個有目的的方向前進之助人方法...
方案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衡性。3.生活性。4.挑戰性。5.共生意識性。6.主動性。7.互動性。8.深入性。9.參與性。10獨特性。 四、實施程序方案課程屬非結構性課程,在設計教學計畫的程序如下:1.選擇主題:視學生經驗、能力、老師的能力,等不同情況來決定。2.探究範圍的決定:主題網的製作使主題更明確,可透過團體以腦力激盪方式發展而得。3.探究方向”可用6W(why、what、when、who、where、how)問題敘述決定探究方向。43方案課程規畫及流程表:主題網提供「內容」的指標,此項所提供的是老師整個教學目標、刑式、內容及流程。 關鍵字...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果;用以決定進步狀況的標準、程序、與時程4.是否成果或服務的改變或修正是必要的。為滿足兒童及家庭的獨特需求所需要之明確的早期療育服務,包括服務的次數、程度、與提供的方法。將提供服務的自然環境,包括若有任何情形無法在自然環境中提供服務,則須證明其合理性。預計開始提供服務的日期,以及預期服務的期間。將負責執行計畫、以及和其他單位與人員聯繫協調之服務提供者的姓名。支持兒童轉銜至學前或其他適當服務的步驟。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規劃與執行若欲發揮應有的成效,一般認為下述的重點工作是不可忽略的:一、明確指出家庭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