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霧裡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視線模糊,看不清楚。後比喻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語本〈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例]我對這件事充滿疑問,就像霧裡看花,始終不清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誰。表示疑問的語氣。《詩經.豳風.鴟鴞》:「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選.潘岳.藉田賦》:「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詞。表示驚訝、疑問的語氣。[例]咦!你不是到高雄出差嗎?怎麼會還在這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呢」。《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盍馳往油畫院一觀普、法交戰圖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疑問的語氣。如:「嗯,你在幹什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疑問語氣。《老殘遊記》第三回:「看見老殘,喚道:『先生,先生,你會看喉嚨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疑問。如:「他去那裡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呢」。《詩經.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詩:「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