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84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新立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一書是戰國時莊周所撰。晉代的向秀曾經替《莊子》作注,可惜還沒完成就死了,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釋的工作。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逍遙遊〉,但沒有人的見解可以超越他們,直到支道林的出現。根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支道林曾經和馮懷在白馬寺談天,席中聊到《莊子.逍遙遊》。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獨到,不但「標新理」而且「立異義」,不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兩人,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追求不及的。同樣在《世說新語.文學》中另有一篇則載,孫興公對王羲之稱讚支道林說:「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王羲之剛開始不以為,待親耳聽聞支道林論〈逍遙遊〉,果然一聽就不想離開。《世說新語》這兩篇原文中...
扼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握腕,以表示內心的情緒:(1)失意的樣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2)憤怒的樣子。《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王義方》:「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奮。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白行簡《李娃傳》:「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4)表示同情與惋惜。《螢窗異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爍金,負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於這個小兒子鍾愛特甚,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也作「搤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踟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徘徊不前的樣子。《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發動、啟行、駕駛。如:「開車」、「開船」。唐.杜甫〈登白馬潭〉詩:「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設同知一員,移臨元之都司營兵駐防箇舊,調原駐開化遊擊移守白馬關,……為因地制宜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往、投向、奔向。如:「單刀赴會」、「共赴國難」。《文選.曹植.白馬篇》:「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不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能。如:「不克出席」。《詩經.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2.不勝。《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三國演義》第七○回:「韓浩曰:『願借精兵三千擊之,當無不克。』」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弃巿。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1>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2>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