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描述性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是一種研究方法類型,與推論性研究相對。其研究問題類型、設計和資料分析被應用於某選定主題,是以描述、記載、分析與解釋該主題的過去與現況的一種研究方法。如在推論統計企圖確定原因和影響時,描述性統計可以回答是什麼?即此研究法主要應用於找出「是什麼?」或「怎麼樣?」的問題,如對某人口總體或社會現象特徵進行系統性及精確性的測量和敘述,進而形成命題和假設的研究類型。本研究法之研究者對某社會現象進行縝密的科學觀察,然後從特徵、狀況、規模及程度等面向進行詳細描述。其應用如下:描述某群體之特徵;某群體某種行為的發生率;測量產品的知識、偏好與滿意度;不同行...
|
可行性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決策分析或系統規劃階段,利用理論、經驗、模式或模廠等,對所有可能的方案或系統設計,進行研究及確認其是否能滿足所有限制條件(包括自然定律、法規、技術及資源等限制)之程序稱之為可行性研究。經可行性研究所確認之方案或系統,即是所謂的可行解(方案),方可成為可供決策選擇之替代方案。以廢水處理廠之規劃為例,可行性研究主要在瞭解某一系統或程序設計能否有效處理所欲處理之廢水並達到排放標準之需求。
準備開發一個系統之前,在系統目標和對現存系統的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幾個實現系統目標的方案。從技術、經濟和開發進度諸方面進行評估,求出滿意的設計方案,以此評估新系統實施的可能性。可行性研究應包括系統開發及實施的總進度表、人力、物力及經費預算等。
|
描述性研究與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學者論述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實驗研究和相關研究都是在探索各變項間的關係。但是,有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僅是描述一些研究者關心的事情。調查或晤談是一種描述性研究。民族誌 |
教師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研究或稱教師行動研究係指基於教育實務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透過實務工作者(教師)本身或會同學者、專家的參與,選擇適切的方法與工具,以謀求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
傳統的教育研究,大多以教育學者或專家為研究的主體,此類研究的目的,傾向建立教育的系統理論或普遍的教育原理。然此類的研究結果卻常與實際的教育情境脫節,導致「理論」與「實際」間的差距。有鑒於此,近來有一種企圖使研究者與教育實際工作者(教師)結合為一,因應此時此地困難,解決眼前教育問題的應用性研究,逐漸萌生,此種研究稱為「教師研究」或「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在於沒有特定的研究程序或方法,只針對問題,通常為個別學... |
因果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研究(causal research)在量化研究與實驗法十分重要,藉由因果研究以建構研究理論。因果研究是探討表示影響因素之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對表示結果之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的因果關係研究,亦即自變項的出現或變化會導致依變項之產生或變化。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如存在因果關係,必須有三個先決要件:首先,依據先有原因才有結果之邏輯,自變項一定出現在依變項之前,因此因果研究是具方向性的關係探討。其次,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存在相關關係,二者會以某種特定方式共同變化,但因果研究不同於統計上亦是探討自變項與依變項是否有關聯性之關聯性研究,關聯性研究...
Causal relationship. (2001). In Reader's Guide to the Social Sciences. Retrieved August 15, 2011, from http://www.credoreference.com/entry/routsocial/causal_relationship.
|
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條文全國法規資料庫-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 法規內容一、適用對象:公立及已立案之私立學校編制內,按月支給待遇,並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教師。(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第二條)二、進修方式及定義1.全時進修、研究:係指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或指派教師,在一定期間內,經辦妥請假手續,並保留職務與照支薪給而參加之進修...
|
評鑑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鑑研究法(evaluation research)是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雖成長較晚,但社會評鑑法已有悠久的歷史,較有系統地評鑑研究可溯及至二十世紀初期。早期重點應用在教育,藉由對各校學生實施標準化測驗的結果,針對不同的教學法進行評鑑,以瞭解教育成果的差異。1950年代後期,該研究在解決社會問題及心理學領域上有所貢獻,因此評鑑研究廣為流傳應用。而到1960年代後期,該領域已有教科書、專業期刊問世,並有全國性的研討會及專業組織出現。圖書館評鑑自1970年代從美國圖書館界開始興起,由於經濟的黃金年代結束後造成圖書館經費短少之故。評鑑是以科學方法檢視事物的價值與好壞,而評鑑研究是應用研究的一種...
Earl Babbie,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中國教育學會(1995)。教育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
中央研究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民國十七年成立,直隸國民政府,今隸屬總統府。以實行科學研究,並指導、聯絡、獎勵全國學術研究事業為宗旨。簡稱「中研院」。
|
作業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簡稱OR),有人稱其為應用決策理論(Applied Decision Theory),也有稱為數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或者直言作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它淵源於二次大戰間,英軍為了配合作戰行動,聘請了一群科學家研究如何增加雷達觀測距離以縮短警報放出時間,從而減少社會人民的損失,這種求得最佳決策(Optimal Decision)的計量決策方法,便是作業研究誕生的原因。1950年後美國軍事機關及工商企業界積極從事OR研究,使作業研究發展之迅速已凌駕於英國之上,戰後的美國堪稱執全世界管理...
|
參與觀察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觀察研究是觀察研究法之一種,其主要特徵為觀察者成為被觀察團體中的一員,參與活動或生活,一方面扮演參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因此,觀察者不被視為局外人,可以維持觀察時的自然情境,而且被觀察者較不會防衛自己,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就較具真實性。例如,人類學家為了研究不同種族的生活方式,會暫時放棄個人原來的生活方式,而去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和生活習慣,以便能和他們住在一起,蒐集一些局外觀察者無法獲得的直接資料。
參與觀察研究的優點,主要在於較易獲得真實的直接資料以及可以減少被觀察者的反作用效果,所得研究結果有較大的應用性。不過,參與觀察研究也有其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觀...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