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眾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眾人,滋生事端。[例]警方為防範示威者聚眾滋事,在現場布置了大批警力。
意氣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沮軍疑眾,二罪也。卓1>受任無功,應召稽留2>,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章、遂聞大兵向至,黨眾離散,皆乞降。軍還,議者以軍未臨敵,不斷功賞,然聞堅數卓三罪,勸溫斬之,無不歎息。 〔注解〕 (1) 卓:董卓(?∼西元192),字仲穎,漢臨洮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2) 稽留:耽擱、延滯。
公權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或其他法人,立於統治權的優越地位,為維護公益、處理公務而動用的權力。如警察維持社會秩序的行為、法院的審判裁決等,都是屬於公權力的範圍。[例]警察單位強制驅離違法示威的群眾,以展現維護公權力的決心。
不自由毋寧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指自由比生命更可貴。西元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推動美國獨立革命的政治家派屈克.亨利(Patrick Henry)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聖約翰教堂發表了著名的「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演說。這個句子在法國大革命及後來各地革命運動中成為常見的口號。此語在中國晚清革命思潮中亦頗為流行,改革家和思想家梁啟超一九○二年在其《新民說》中即曾寫道:「『不自由毋寧死!』斯語也,實十八、九兩世紀中,歐美諸國民所以立國之本原也。」
拋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扔、投。[例]示威群眾為了表示抗議,紛紛向主管單位拋擲雞蛋。
節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
絕地大反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年代最有名的星戰名片《星際大戰》的完結篇。片名原名為Return Of The Jedi。劇情為絕地武士向殘暴的帝國進行全面反擊。後也借指對某種勢力的全面反撲。如:「這座化工廠汙染了十幾年,鄉民終於決定絕地大反攻,向有關單位示威抗議。」
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搬動的障礙物。古時以木架置以長槍,鋒刃朝外,用以防禦騎兵攻擊,故稱為「拒馬」。今則以木條或鋼材縱橫交叉成架,再釘上刺鐵絲,置於要地或示威、暴動場所,以阻攔行人或車輛通過。
學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或教職員因不滿學校措施、政治現狀等,而舉行的示威抗議活動。
奮武揚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炫耀武力,誇示威風。形容威風凜凜。明.姚茂良《精忠記》第八齣:「身為上將,統領大軍,奮武揚威,誅凶討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