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8.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識大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體,指重要的道理。不識大體指缺少遠見,只計較細節,而無法掌握最重要的道理。《宋書.卷六八.武二王傳.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餘,其不識大體如此。」《舊唐書.卷五○.刑法志》:「臣以至愚,不識大體。」也作「不知大體」。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瑩徹。周芬伶的散文成就在:描寫遭遇的甜美、苦痛、輾轉、怔忡時,能黏著深入,也能疾轉蕩開,看只是自家的細節,卻正是千萬人在同一戲台上搬演的搏命大事。散文作品量少質精,在當今文壇宣傳當道簽名會滿天飛,人人急於創造銷售佳績的情況下,她仍然只是「天真、誠實、沈默」的沈靜(前筆名)。善於寫物狀人,分韻分題的獨特手法展現了她絕佳的鎔裁功力,善於描繪沈靜而絕美的生命情調,可喜又可驚的今生緣會,既深情又天真,既柔媚又英挺。 參考資料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7...
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物或過程加以簡化之一種設計,較常使用於工業訓練上。模造是化繁為簡,將重點予以強調或刪除會引起干擾的細節。有時候模造會當作操作的模型,讓學習者了解某裝置的基本運作過程。此情境讓個人或小團體依自己之方便針對主題,操作模造,直到完全了解為止。模擬器是最複雜的一種模造,可使學習者體驗實際狀況的重要過程,但避免了可能發生之危險。目錄1 優點2 注意事項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優點考慮學生之學習方式,教師會優先使用模型:當具體經驗是學習基礎時(例如有關立體之概念、如何辨識體積、形狀及顏色之工作;親手操作或實驗為必須時),模型與實物...
專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地。[例]他專程前來與我共商合作細節
簡述語意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饋時,此時的當事人其實也正在進一步思考自己是否如此,因此有機會可以促使當事人察覺到自己未曾注意過的細節,也就如同利用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讓當事人多加思考,更加了解自己。 凸顯重點上述中有提到,當事人敘述時內容常常過於繁複,而此時透過諮商員的簡述語意技術,可是重點因而被顯現出來,而驅使當事人往正確的方向繼續談論下去。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簡述語意技術英文關鍵字:Paraphrase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諮商技術,2001年初版,頁71-95。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註2John McLEOD/著,李茂興、吳柏毅、黎士鳴...
內容分析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ptive narration):針對某事件做描述性敘述,依年代告知其始末,敘述之重點在於描述事件細節,,事實上是故事之延續性與流程之綜合。由於研究之主題嚴格,概括化之可能性大受限制。4.詮釋性分析(interpretative analysis):將某教育事件與該期間內其他事件之關聯性相互結合,包含同時發生之經濟的、社會的與政治的事件,及對該事件之研究,不採孤立而在較寬闊之脈絡中進行分析。5.比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把當時與其他期間教育事件之相似性與差異性,做質性比較分析,此分析可標示一...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隻同樣墜入網中的小蝴蝶置於不顧;此時包拯頓起惻隱之心,說“你不救,等我救”,並把它救了出來。這一個細節的插入,使緊張的情節稍稍鬆弛,它展示了包待制心靈的一角,讓觀眾饒有興味地靜觀他在得到夢境的啟示後臬處理上述棘手的案件。顯然冷熱場面的交替使劇情的推進顯得跌宕多姿,產生深深吸引觀眾的情節張力。 擅於設置懸念 擅於設置懸念,是關漢卿重劇場性的另一個特點。他的劇作,具有引人入勝的 魅力。他解決懸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像《望江亭》寫譚 記兒為了解救丈夫,隻身奔赴險地。誰也想不到,她竟扮作漁婦,和楊衙內吃...
宏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廣的觀察角度,注重對整體的理解及掌握。如:「做生意要有宏觀的視野,才能體察到大環境的細微變化,洞察機先。」
附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於正文之後的記錄或參考資料。[例]關於這項條款的細節部分,請參閱附錄。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如民謠般的音樂性,風格生動活潑;並且用戲劇式的觀點和短篇小說的技巧,體現小人物的悲苦及自我嘲弄,從細節提煉戲劇情境,使得短短的詩也能具有戲劇效果。  在美麗的語言之下,瘂弦的詩作蘊含了『對命運蒼茫的感懷,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對許多社會現象的反諷』。亦有人稱瘂弦「是中國詩壇的一個奇觀」,因為,從他發表第一首詩〈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到他的最後一首詩,之間僅僅只有十二年。對此,瘂弦笑稱自己是「死火山」,亦自謙自己是「失敗的作家」。但是詩才雖已消拭,詩心尚在,因此他熱衷的投入編輯工作,願自己是一個成功的編輯,讓更多年輕的活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