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7.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司空李紳,邀蘇州刺史劉禹錫飲酒,命歌妓勸酒,劉賦詩贈李司空,有「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語。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後比喻經常看到,不足為奇。《警世通言.卷三八.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他生得諸般齊妙,縱司空見慣也魂消!」《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幸虧洋提督早已司空見慣,看他磕頭,昂不為禮。」也作「見慣司空」、「司空伎倆」。
效標關聯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切性:效標是否具適切性,不容易客觀評估,通常交由經驗學者專家做評斷。4.實用性:在選擇測驗效標時,經常遭遇到取得效標時間、來源、費用等問題。 種類1.同時效度:是指某測驗分數與同一時間的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2.預測效度:是指測驗分數與未來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它旨在根據目前的測驗,預測受測者未來在效標的表現。通常用於人事甄選與分類測驗。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有兩點不同:第一,取得效標時間不同。第二,測驗的目的不同。一般的成就測驗可以建立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因為它可以同時作為評估受測者目前行為,以及預估未來行為表現。 關鍵字中...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簞食瓢飲」原作「一簞食,一瓢飲」。顏回名列孔門德行科,他的個性好學,不會遷怒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在所有弟子中,最為孔子器重。顏回家貧,經常三餐不繼,卻沒有動搖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稱讚顏回,說:「賢德啊,顏回!只吃一碗飯,只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之中,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愁苦,但顏回仍舊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賢德啊!」顏回英年早逝,對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簡單、清苦。出現「簞食瓢飲」的書證如三國魏....
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球運動,成立了省棒球委員會,就是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此光復時期為台灣的棒球拓荒期。西元一九四八年,我國經常舉辦全省學童棒球運動友誼賽,此時期為我國少棒萌芽期,但棒球運動尚未引起民眾的注意。西原一九六八年,來自台東縣的紅葉少棒隊打敗了蟬聯兩屆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調布少棒隊,從此以後掀起了國人對棒球運動的狂熱。西元一九六九年,金龍少棒隊首度為我國贏得第二十三屆世界少棒錦標賽的冠軍,爾後,我國少棒多次奪下美國賓州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的冠軍。到了西元一九七四年,少棒、青少棒和新成立的青棒則首度為我國拿下了世界棒球的三冠王。西元一九...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一朝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玄宗執政初期,因得姚崇、宋璟等賢相,所以締造了開元盛世;後來又因為信任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而導致了安史之亂。李林甫生性狡猾,對於他的政敵,經常以甜言蜜語引誘對方上當,再暗中陷害對方。天寶時,玄宗起用李適之為宰相,李林甫心生不滿,便想了一個方法打算除掉李適之。由於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為了籌措財源,玄宗和李適之都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我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在華山發現了金礦,如果加以開採,就可以解決國家的財務困境。這個消息皇上還不知道,請李丞相趕緊上書向皇上建議開採,皇上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李適之不疑有他,立刻上書玄宗,奏請開採華山的金礦。玄...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講話傲慢無禮。[例]他經常恃才傲物,出言不遜,同事朋友都對他敬而遠之。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意氣相投,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抱著共同的看法;也懷著共同的報國決心。兩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到深夜。有一天,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意思是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不這樣想,這是在催促咱們起床練劍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珠子整整齊齊排在算盤上一樣,就是只描出字的點畫,而不是寫字。從前鍾繇的學生宋翼就常常這樣寫字,鍾繇經常責斥他,嚇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來見。宋翼在家潛心研究鍾繇所寫的《筆勢論》,頗有心得,經過數十年的苦學,終於成為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一波三折」這句成語,就從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筆勢的曲折多姿,後則多借以譬喻聲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變,或比方事情進行得曲折不順。
莫非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非定律 莫非定律是關於事情如何出錯的幽默規則,簡練地揭露了「人生總難事事順遂」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切從莫非原始定律發展出來: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If some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主要指的是一種凡事不需期望過高的態度。 莫非定律被西方國家所經常性使用,近年來也普遍被華人所使用。 歷史墨菲定理自古以來即有,如民謠所說,I never had a slice of bread,Particularly large and wide,That did not fall up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