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離群索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群體,獨自生活。《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自孔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學者離群索居,各為異說。」
抱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後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用經籍典故等為說話作文的依據。《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引經據典》引《清朝野史大觀》:「陸御史直言極諫,引經據典,洋洋數千言。」《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教習聽他引經據典,說得津津有味。」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 (史書)|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 (書)|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漢武帝|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23)字子駿,後改名為秀,字穎叔,劉向之子。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
準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權衡事物的法度。《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後王準繩。」
用心良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費心思,用意深遠。如:「王老師想盡辦法輔導成績落後的同學,真是用心良苦。」
心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心中本有的智慧、思想和情感等。亦用以泛指心。《南史.卷七二.文學傳.論曰》:「暢自心靈,而宣之簡素,輪扁之言,未或能盡。」《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詩者,所以導達心靈,歌詠情志者也。」
刻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木、石、金屬板面上雕刻文字、圖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周顯德中,始有經籍刻板,學者無筆札之勞,獲睹古人全書。」《資治通鑑.卷二九一.後周紀二.太祖廣順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刻板印九經。」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晉明帝。 (5) 距戰:迎戰。 (6) 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博覽經籍,明帝時,拜為安西將軍,移車騎將軍,與王導、卞壼等同心輔政,封南昌縣公。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有文集十卷。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侵犯。 (10) 謀猷:謀略。 (11) 呼吸:比喻瞬息、頃刻之間。 (12) 申胥:伍員(西元前?∼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伍員逃至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因功封於申地,故稱「申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