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洲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狹口家族裡的巨無霸,體長平均7公分。皮膚厚,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有一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來很像一個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狀,膨大成吸盤,因此會爬樹,藏身於樹洞中也善於挖掘,利用足部挖洞,僅需數秒鐘即可將身體埋入土中。雄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短促低沈的「磨-磨」,會在下雨濕度較高的時候鳴叫,但不常叫,而且人一靠近就不叫。牠們的食慾很好,一次可吃十幾隻麵包蟲,甚至還有人發現牠們吃蜜蜂。受刺激時,會鼓氣,甚至分泌白色毒液,因此天敵不多。蝌蚪期很短,不到三星期,成壽命約6年。從以上觀察得知,牠在野外已經有生殖族群,雖然是新移民,但競爭力很強,和台灣其他類的關係,值得長期觀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鳴叫聲。如:「夏夜的田間、水邊可以聽到鳴。」
梭德氏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梭德氏赤的大小約4至6公分。鼓膜周圍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並形成一個黑眼罩。背部褐色或灰褐色,有一個小小的八字形黑斑,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細長明顯的皺褶。但由於體型不大,又生性隱密,平常不容易看到牠們。不過在每年九月和十二月,牠們會成群結隊,一起遷移到溪流裡進行生殖活動。由於牠們是在溪流繁殖,叫聲往往被流水聲蓋住,所以雄沒有外鳴囊,不以叫聲來吸引雌接近,採用主動搜索的方式,抱住身旁大小看起來像雌的個體,然後再發出細細柔柔的求偶叫聲「嘖」表明心意。可是雌的數目實在太少了,經常一、二百隻雄搶幾十隻雌,所以心急的雄常常判斷錯誤抱到隔壁的雄。牠們很盲從,只要有一隻雄展開行動,周圍的雄...
沉灶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灶沉水底,生其中。比喻水患嚴重,釀成巨災。《國語.晉語九》:「乃走晉陽,晉師圍而灌之,沉灶產,民無叛意。」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智伯攻圍甚急,某避走晉陽,今又引水灌城,不浸者三版,沉灶產,看看渰倒城牆。」
斯文豪氏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文豪氏赤屬於大型,體長約6至10公分,背部顏色變化多端,有綠色、褐色或綠色褐色交雜。身體修長,指(趾)端膨大呈吸盤狀,以適應溪流生活。牠們終年住在溪澗裡,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閒來無事也會叫一叫。牠們有一對外鳴囊,其叫聲「啾」很像鳥叫,所以又稱為「騙人鳥」,也有人稱牠們為「鳥」。牠們的繁殖期幾乎從二月一直持續到十月,尤其春秋兩季特別活躍,這時牠們叫得更勤。不過斯文豪氏赤的獨立性很高,縱使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也是各自分散,保持距離,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較勁的唯一管道。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
紫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紫色,不純正的雜色。聲,淫邪的樂聲。紫色聲比喻以假亂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贊下》:「紫色聲,餘分閨位。」
拉都希氏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都希氏赤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長棒狀皺褶突起,所以又稱為闊褶。大小約4到6公分,身體平扁,背部紅棕色,有一些突起,摸起來有些粗糙。牠們可以說是最隨遇而安的青了!除了太冷或太乾熱的日子之外,牠們幾乎是整年都在繁殖。而且凡是牠們可以到達的地方,只要有水,不論是水池、溪流、水溝或路邊的積水,牠們都能利用。難怪在台灣,從平地到中海拔山區,到處都有牠們的蹤跡。牠們幾乎整年都在鳴叫,但以春天及秋天較為活躍。雄僅有內鳴囊,所以叫聲聽起來低弱、綿長的,好像撒嬌,也像在廁所裡方便,所以有人笑稱牠們為拉肚子的青。牠們很喜歡湊熱鬧,常常數十隻聚在一起鳴叫求偶,但雄之間靠得太近,難免會發生一些肢體上的衝...
日本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樹的體型不大,約2至4公分因此暱稱為「小日本」。牠們的體色常隨環境而變成鉛灰色、淡褐色或黃褐色,但不會變綠。背部有X形或H形深色花紋,腹部白色,手及腳部有深褐色橫帶。牠們身體背面有許多顆粒狀突起,背中央近肩胛處有一對短棒狀突起,這是牠們最主要的特徵。終年繁殖叫聲不斷。雄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高亢短促的「嘰、嘰、嘰」,類似蟲鳴。繁殖期從2月到10月,長短依地區而異。日本樹的卵粒卵徑1.2-1.4mm,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白色,分散黏在水底的植物體上或一粒粒散落在淺水域,有如小石頭一般,大約24至36小時就能孵化成小蝌蚪。蝌蚪底棲性,身體卵圓形,尾細長,長度為身體的兩倍以上,尾巴細長有數條...
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環境變遷的「漸進」變化而相對調適而對危機不自知的一種效應稱之。本效應原始來源為:將一隻青置於冷水中,再逐漸分段式加溫,使其調適,而最後在不自覺中因高溫而喪生。由此來比喻全球的環境變遷(例如溫室效應),人類就如同青一樣不知危機之將至。
藍色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bates azureus (Hongmoed, 1969)
體長3~5公分,豔麗靛藍色的外表,夾雜黑色的斑點,用來警告侵略者牠身懷劇毒。
南美洲東北部熱帶雨林。
陸棲型,雌每次產下5~13個卵於樹林裡的落葉堆,雄同時照顧好幾窩的蝌蚪。當孵化後,蝌蚪爬到雄的背部,一次攜帶1~2隻蝌蚪至鳳梨科的葉子積水處或樹洞裡。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箭毒科(Family Dendrobatidae)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