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4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氏小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氏小雨的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小顆粒,所以又稱為粗皮姬。體長約2到3公分,背部灰色,有大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體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指間具微蹼,趾端有吸盤。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在雨天的時候比較活躍,雄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歪、歪、歪」如同鴨子叫聲,整齊而且有節奏,非常吵雜聒噪。卵成片漂浮在水面,動物極深紅褐色,植物極白色。蝌蚪頭及背部平扁,草綠色。眼睛位於頭兩側,尾鰭上有細紅點,邊緣略帶黑色,尾端尖細成絲狀。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
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環境變遷的「漸進」變化而相對調適而對危機不自知的一種效應稱之。本效應原始來源為:將一隻青置於冷水中,再逐漸分段式加溫,使其調適,而最後在不自覺中因高溫而喪生。由此來比喻全球的環境變遷(例如溫室效應),人類就如同青一樣不知危機之將至。
Lophiomus setigerus (Vahl, 1797)
吻觸手可供誘捕小魚用;上膊棘上具多尖頭可與他種區分;體黃褐色。
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國東海,菲律賓,印度洋。
底棲性,行動遲緩以吻觸手誘捕小魚蝦;產卵期4~6月,最大可達1公尺。
肉供食用,尤其冬季最為美味。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鮟鱇目(Order Lophi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鮟鱇亞目(Suborder Lophioidei)
鮟鱇科(Family Lophiidae),Goose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兩生綱無尾亞綱兩盤凹目。體型比青略小,有金黃色的眼圈,趾的尖端有吸盤,用來攀登樹木。體背面暗褐色,通常有黑色縱紋四條,股部有三或四條橫紋。分布於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東南亞、印度等地。
達爾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derma darwinii (Dumeril & Bibron, 1841)
小型,身體背面綠色,吻端突起明顯。
南美洲。
將蝌蚪銜進口中,蝌蚪在鳴囊內發育成小,然後再吐出來。此時成停止覓食及鳴叫。
T0000000550--兩棲綱(Class Amphibia)
T0000000564--無尾目
T0000000583--銜幼蟾科(Family Rhinodermatidae)
金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兩生綱無尾目赤科。色淡綠,背有黃色或淺綠色直紋。眼圓形而有瞬膜,鼓膜露出,亦呈圓形,雄喉部兩側有鳴囊。後肢遠較前肢強大,前肢四趾,後肢五趾,趾間有蹼。皮膚有黏液腺,可行皮膚呼吸。在水田中食昆蟲,有益於農業。
霸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nraua goliath (Boulenger, 1906)
體長10~40公分,世界上最大的類。牠擁有平滑的皮膚、強健的後腿以及長而帶蹼的趾頭,非常善於游泳。體表藍灰色到綠色,帶有褐色斑紋。
喀麥隆及赤道幾內亞。
水棲性,以其他脊椎動物為食。雄較雌大,且有較大的鼓膜。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Ra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rachycephalus ephippium (Spix, 1824)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Brachycephalidae)
扮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bates histrionicus (Berthold, 1846)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箭毒科(Family Dendrobatidae)
台北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台灣特有種綠色樹,分布在本島南投縣以北的中低海拔山區附近,主要在台北縣、苗栗縣及宜蘭縣等地。繁殖期從10月到次年4月,是少數在冬天繁殖的類。相近種類比較:莫氏樹眼睛虹彩橘紅色,體側有許多黑斑,股部內側橘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