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1.02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空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奇壯精緻,反覆開闔,而卒能自闡其意者。陳德先舉一世不足以當其意,而人亦不願從之游,然其文清新勁麗,要不可少。喻季直遇人無親疏貴賤皆與之盡,而於余尤好。其文蔚茂馳騁,蓋將包羅眾體,而一字不苟,讀之亹亹而無厭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詩。 (2) 降意:屈意、降心相從。〔參考資料〕 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詩(據《蘇東坡全集.後集.卷三》引)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將軍,手汙吾足乃敢瞋...
坐吃山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4.例句 1.出處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2.語譯 指只消費不生產,即使有如山的家產也會消耗完。比喻只消費而不事生產,以致把家產吃盡用光。 3.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坐食山崩.坐喫山崩 相反詞 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4.例句 即使身有萬貫家財,只要不事生產,遲早也是坐吃山空。你如今年紀長大,豈可坐吃山空!過了幾日,清抱覺得坐吃山空,將來總有吃完的時候,到那時候,如何是好?
基本理論的提問,而且並非對理論的釐清或深入。(c) 許多已被提出的爭論、批評、關照,根本直接就錯了,要不然就是沒有直指維高斯基的理論視野。想使用近側發展區間這個概念的人,至少應該試著了解,維高斯基提出這个概念時,所想處理的特別理論和概念問題。 鷹架式知識整合鷹架理論(Scaffolding)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所提出的教學理論,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歷境裡碰到困難時,依據維高斯基所提出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理論,較高的潛能發展階級,是需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日本蝮蛇一般來說長約50-70公分,頭是三角形,身體很短,所以就會很細的感覺。雖然有毒牙,但只要不要去碰觸或是誤踩到,牠就不會隨便咬人。通常都出現在竹林長得很茂盛的地方、河川或旱田附近的草叢,主要吃青蛙、蜥蜴、老鼠等食物。(註1) 日本龜殼花是最危險的蛇,毒性非常強,通常居住在沖繩島,身上有黑色斑紋,身體是黃褐色,脖子的地方特別小。(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蛇英文關鍵字: snake 參考書目註1: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里內藍文,松岡達圖,遠足文化,2010,頁100。註2:動物百科,姚啟久主編,漢...
不速之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點;不速之客指的就是下卦的三個陽爻。雖然上六處於極艱難的境況,但是不斷有陽氣從下挺進,不召自來,只要不去排斥,恭敬相待,這些陽氣終將成為解除上六困境的助力,等到最後必然能獲得圓滿吉祥的結局。後來從這裡摘出「不速之客」一語,泛指沒有邀請就自己來的客人。
無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妨,沒有關係。《文明小史》第三六回:「他們要不肯去,公使就見見他們也無妨。」
跬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跬步,半步。跬步千里指前進雖然緩慢,只要不怠惰,終能遠行千里,得到成功。如:「做事若能本著跬步千里的精神,必能成功。」
九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千鈞一髮,死裡逃生,虎口餘生反義:安然無恙辨似: 「九死一生」及「死裡逃生」都有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得到生路的意思。 「九死一生」側重於倖存的艱險;「死裡逃生」側重於能夠逃脫。 九死一生 死裡逃生 辨似例句 ○ ㄨ 他全身受傷嚴重,在~的狀況下,總算被醫生搶救回來。 ㄨ ○ 要不是隊長拚死擋住了追兵,我們怎能~呢?
適性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等方法促進思考能力的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縱使學習落後,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只要不斷有向上求進的意志,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之下,把個人的優勢顯現出來,以致獲得某方面的成就,進而肯定自己的地位與價值。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9%81%A9%E6%80%A7%E6%95%99%E8%82%B2
水滴石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子,名佼,春秋末年時候的思想家。曾為商鞅的門下客,後來商鞅遭車裂,尸子避禍入蜀,終老一生。《尸子》一書原有二十篇,學說綜合儒、墨、名、法四家,後來全書散佚,今本只剩十二篇。《尸子》書中提到:「水,雖然不是鑽石頭的鑽子,但是可以把石頭滴穿;繩子,雖然不是用來鋸木頭的鋸子,但是只要不停的在木頭上來回磨擦,同樣可以把木頭切斷。」這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結果。後來「水滴石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持之以恆,事必有成。但也可用來比喻小問題日積月累也會成為大問題。例如在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一個故事:張乖崖當崇陽令時,因為發現管理府庫的官吏夾帶一文錢出來,於是判處杖刑,但是他不服,張乖崖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