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怒叱、武力逼迫,使人害怕。如:「恐嚇」、「威嚇」、「嚇阻」。《莊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文選.鮑照.蕪城賦》:「飢鷹厲吻,寒鴟嚇雛。」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注解〕 (1) 說:音ㄕㄨㄟˋ,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2) 洛陽:東周的首都,為蘇秦的故鄉。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3) 蛇行匍伏:像蛇一樣曲身在地上爬行。匍,音ㄆㄨˊ。伏,伏地而行。。 (4) 倨:傲慢無禮。 (5) 季子:蘇秦的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1>吳2>牛望月則喘,使之苦3>於日,見月怖,亦喘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2) 吳:指長江、淮水一帶的地區。 (3) 苦:痛苦。〔參考資料〕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插科打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戲劇表演時,以滑稽的動作或言語引人發笑。亦泛指引人發笑的舉動或言談。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齣:「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也作「發科打諢」、「打諢發科」、「打諢插科」、「插科使砌」、「撒科打諢」。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不學無術」條。 01.宋.蘇洵〈辨姦論〉:「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 參考詞語︰不學無識注音︰ㄅㄨˋ ㄒㄩㄝˊ ㄨˊ ㄕˋ漢語拼音︰bù xué wú shì釋義︰猶「不學無術」。見「不學無術」條。 01.宋.歐陽修〈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使陛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諂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勸說,使人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客」、「說服」、「遊說」。《孟子.萬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摹擬、仿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撒鹽空中差可擬。」《紅樓夢》第四五回:「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面面相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形容驚懼或詫異的樣子。《水滸傳》第一七回:「眾做公的都面面相覷,如箭穿雁嘴,鉤搭魚腮,盡無言語。」《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也作「面面相窺」、「面面廝覷」。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兩面三刀反義: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辨似: 「陽奉陰違」及「口是心非」都有表裡不一的意思。 「陽奉陰違」一般用在下級對上級時,且側重於行事前後不一;「口是心非」使用對象較廣,但側重於言語與心意不一。 陽奉陰違 口是心非 辨似例句 ○ ㄨ 公務人員應該依法行事,不可~。 ㄨ ○ 這種沒有誠意、~的道歉,我無法接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