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尋花問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
|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高尚的君子,為人「危言正行」,是孔門四科十哲之一,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仲弓齊名。《論語‧先進》曾經記述孔子對弟子冉伯牛的評價:「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孟子在評論孔門弟子時則把他列為德行的首位,可見其在仁德上確有令人讚賞之處。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71912613
|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漂島──一趟遠洋記述》、《台灣島巡禮》、《腳跡船痕》、《海天浮沉》等。資料來源:向陽為《腳跡船痕》寫的序。http://sunmoonstar.myweb.hinet.net/crid_24.htmhttp://www.ocean.org.tw/mag/010/010002.htmhttp://www.ocean.org.tw/mag/009/009003.htm責任編輯:謝靜雯
|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事件當成「抗荷」先驅的說法並非一開始就有,最先可能起於連橫的《臺灣通史》。在《臺灣通史‧關征志》的記述中,連橫將郭懷一事件視為漢人拓墾的連續過程,隱去原住民在事件中「抗漢」的角色,頗具漢族中心主義。而將郭懷一事件當作荷蘭人失去臺灣的解釋方式,則起自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末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揆一將費爾堡(Nicolaas Verburgh)當政時發生的郭懷一事件與失去臺灣連結,認定費爾堡需為失去臺灣負起責任,後來揆一的著作受日本學者重視,這個觀點也隨之被延續下來。對荷蘭當局來說,臺灣的郭懷一...
|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以《春秋 (史書)|春秋》為本,並采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一步認為:“《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一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的傳文。”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左...
|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
|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犯了打人的錯誤)。中國國民黨國軍的打屁股處罰,在曾參軍的蔡文甫、王鼎鈞等作家的回憶錄裡都有相關記述(詳見王鼎鈞回憶錄《關山奪路》;蔡文甫回憶錄《天生的凡夫俗子》)。王鼎鈞回憶打屁股處罰時「朝這人的口中塞一塊軟木,防他因疼痛咬斷舌頭,又在他小腹底下墊一個枕頭,防他疼痛時擠破睪丸。」拳打、掌摑、腳踢在國民黨軍中非常盛行,王鼎鈞回憶(上級)「管打耳光叫燒餅,管拳頭叫麵包,管腳踢叫火腿」。 日本大日本帝國時代,打屁股和徒手的拳打、掌摑、腳踢都是常見的處罰,在當時的部隊、軍事學校、兵工廠都很常有。彭炳耀回憶錄《造飛機的日子》...
|
跳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分為「單人跳繩」與「多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在古代,跳繩叫「跳百索」,這遊戲在我國起碼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孩子們在春節時興的一種遊戲,所謂「跳百索」,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顧名 思義。由於「跳百索」既有趣,又能眾人同樂,所以這項童玩一直被延傳下來。明清兩朝,跳百索遊戲多在正月十五日左右舉行。清代《樂陵縣志》載:「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清代出版的《有益遊戲圖說》一書中,稱跳繩為“繩飛”,大概是由於繩子來回轉動,像是在空中...
|
傳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述個人生平事蹟的文章。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