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1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崔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名著當時。《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裡非常簡略。 著作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四十二首。 觀點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後來游覽山川,經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評價《黃鶴樓》一詩,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黃鶴樓》一詩成就了崔顥在...
掎角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掎,拉足;角,抓角。「掎角之勢」指雙方同時下手捕鹿。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比喻兩邊彼此呼應,共同夾擊敵方。三國吳.張儼〈默記述佐篇〉:「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為掎角之勢。」也作「犄角之勢」。
風光月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宋宣和遺事》方為此語之源。《大宋宣和遺事》之作者相傳為南宋人,亦傳為宋朝遺臣於元時所作,內容主要記述宋代徽宗、欽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意思是說就歷史來看,古往今來清明太平的日子少於黑暗動亂的,文風鼎盛的時候少於戰亂頻仍的。在此,「風光霽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與〈楚泊亭〉詩中的「霽月光風」語義不同。另宋代黃庭堅的〈濂溪詩序〉,文中亦用了「光風霽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則是以「光風霽月」稱頌周敦頤人品之高潔,又是另一個引申的...
淋漓透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淋漓」是形容溼透的樣子。唐代韓愈的〈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一詩中,有「赤龍拔鬚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樣子。明末時的進士李清,曾在崇禎、弘光二朝為官,明亡後便歸隱鄉林,以著述自娛。《三垣筆記》是他記述在為官時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到熹宗時的一名太監,名叫劉若愚,頗有才學,被當紅太監李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
村上春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深刻詳實之記載。一年後的續作《約束的場所》則以平衡首作報導的立場與了解施害者可能動機作為探訪出發,記述親訪八位奧姆真理教信者的長篇記錄。前後兩作均為今日參考查閱<奧姆地下鐵事件>資料中,以報導文學角度探索奧姆事件對日本國民意識衝擊之寶貴作品。村上春樹生活規律,並以自我每日慢跑訓練、參與各地馬拉松長跑以及喜愛爵士樂、搖滾樂與美國當代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費茲傑羅而聞名。旅遊足跡遍及歐洲大陸與南美墨西哥、中國蒙古,亦有開車橫跨美國大陸之記錄。旅途記事與旅居隨筆散文詳見於《邊境、近境》、《終於悲哀...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或稱《尚書》,相傳由孔子所編定,上記堯舜及夏商周三代,下至秦穆公時代的典謨訓誥。〈益稷〉篇記述大禹治水的事蹟。舜聽了臣子皋陶的謀議,於是也要禹說一些美言。禹跪拜行禮說:「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是每天勤勉不懈地工作。」皋陶說:「這是怎麼說?」禹回答說:「浩浩蕩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
痛快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淋漓」是形容溼透的樣子。唐代韓愈的〈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一詩中,有「赤龍拔鬚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樣子。明末時的進士李清,曾在崇禎、弘光二朝為官,明亡後便歸隱鄉林,以著述自娛。《三垣筆記》是他記述在為官時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到熹宗時的一名太監,名叫劉若愚,頗有才學,被當紅太監李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
出言無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言不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記述漢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為主,兼及后妃的親族,故稱為外戚世家。從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宮廷內部的情況,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間為了爭寵、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往往也構成了整個政治形態中鬥爭的一部分。典源是敘述景帝與栗姬之間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長子的母親,與長公主有一些磨擦,長公主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惱恨栗姬。曾經有一次,景帝身體不好,心情不快樂,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兒子們託付給栗姬,並對她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的照顧他們。」栗姬因為生氣,不肯答應,說話還傲慢無禮。景帝很...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花問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
列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傳體史書中用來記述人物事蹟的一種體裁。為漢代司馬遷首創。如《史記》有七十列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