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98.35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作為證明的信物。如:「印鑑」。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這至少可以證明,在戰國時已經有“六經”的說法。《莊子·天下》還說:“六經的道術分布在四方,而在華夏各國中有所表現的,有時被諸子百家稱道。”《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六經有時又稱六藝,這樣來說,六經也是諸子百家的學術淵源之一。稱為“經”的不僅是儒家著作。《莊子·天下》說墨家弟子都讀《墨子|墨經》相裡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變為制約刺激(CS),也就是阿爾伯特對老鼠的單獨出現產生了制約反應(CR),包括恐懼和逃避。華生更證明瞭兔子、毛皮外套、華生的頭髮、狗,諸如此類的東西都能用和老鼠實驗相同的方法產生類似的反應,即使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實驗也是一樣,表示這個實驗對不同的物品和環境皆有效。一個月後再度測試出阿爾伯特依然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恐懼。這個實驗證明瞭人類的行為能夠被刻意的制約,並與佛洛伊德學說中認為人類行為來自非刻意產生的淺意識有所差異。本實驗簡化如下:聲音 (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關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干連。如:「我有不在場證明,這件案子和我沒有關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用以證明身分。通「卩」。如:「符節」。《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
在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處、任何方面。[例]這種種事實,在在都證明他是無辜的。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取代不正當行為。代幣制起源於對精神病患者的制約,代幣法係以具有交換價值的象徵物代替金錢或其他許可證明(如機構幾張交換券可憑之領取食物),做為患者自發性適當行為(如按時起床收拾床舖)出現時的正強化物,藉由後效強化原理,從而達到矯正不良習慣的目的。顯然,行為矯正之用於心理治療,其根據的乃是操作制約作用的學習原理,在外因控制下讓個體重新學到適當行為。(陳嘉陽,2012) 代幣制度中的供需法則  在代幣制度中的供需法則,「供給」指的是伴隨代幣而來的社會性價值、實質獎賞與增強物,而「需求」則為學生對該項獎賞、增強物的需求慾望。...
事在人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於人的努力。[例]他苦學有成,證明了事在人為的道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證明、證據。[例]驗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