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4.8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期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時,在短期記憶階段以聲碼為主,而在長期記憶階段,以意碼較為重要。 如何形成長期記憶現代科學家已經證明,要將學習過的情報轉換成為永久記憶,需要的時間大約是2年之久。形成永久記憶的條件就是讓知識情報在大腦形成瞬間記憶,接著經過思考之後,轉換成為短期記憶;經過幾次的複習,再轉換成為長期記憶;之後,要維持長期記憶的時間延續2年,讓這組知識情報對應的神經元突觸連結會生成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固化這個連結,因此才能生成所謂的永久記憶。為了形成長期記憶,有數種可能的策略可將記憶內容由短期記憶移至長期記憶區。"善用編碼":由於長期記憶以...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增強或是消弱的原理,使個體該不適當行為消失。3、代幣法。以具有交換價值的象徵物取代金錢或是其他許可證明,當個體出現自發性地出現適當行為時,給予該物作為正增強物。行為主義學派的許多技巧,被咨詢治療界廣泛使用、效果也不錯,幾個常用技術包括:  1、強化(reinforcement)  在建立新的行為時,“強化”是一般人常用的,尤其是用連續的“即時強化”(immediate reinforcement)、接著用“間隔強化”(interval reinforcement),對於行為的快速建立效糶不錯。強化除了前面所舉的兩個之外...
多元智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條理的說話、以及理解話語的能力。2. 數學邏輯智能:用來解決數學和計算問題、平衡收支、進行數理邏輯證明的能力。3. 空間智能:用來行走、駕駛、閱讀地圖及整理空間的能力。4. 音樂智能:用來唱歌、演奏樂器、作曲和欣賞音樂結構等能力。5. 肢體動覺智能:用來打球、跳舞等運動的能力。6. 人際智能: 了解為何他人如此行為的能力、當別人給予評論時,如何給予適當的回應以及在面試工作時,給予主管一個好的印象。7. 內省智能:了解自己的感情,有能力去區辨它們,並且善用它們來引導自己的行為;能知道自己的長處、短處、慾望和智力。8. 自...
謬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學上,謬論(fallacy)是指可知的錯誤(demonstrably false)論證,亦即說不通的道理,或是會導致錯誤的想法。通常要証明一件事情的對與錯,除了做實驗去證實或證明之外,亦可以用邏輯推理方式去推論而定對與錯,而推理結果是錯誤的話,便能構成錯誤的原因, 那被推理的道理或想法就是謬論。謬論又區分為形式謬誤及非形式謬誤:形式謬論(Material fallacies):不依邏輯規則,或論證形式錯誤的道理或想法。比如:油條是食物食物是好吃的因此油條是好吃的問題在於:食物並不總是好吃的比如:切開人有罪外科醫生切開...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卡爾·波普爾|卡爾·波普形構出一套分辨科學與非科學的方法。他認為一切合理的學說|科學理論,均具備能夠證明其存偽(falsifiable)的可能。若一理論無法存偽,便不能稱之為具備科學|科學性。波普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永遠可被「證實」,因無任何行為得以證明其存偽。雖然科學家普遍接受波普辨明科學與非科學的方法,然而在科學哲學與一般哲學領域內,仍有爭議。學院派心理學通常僅區分出「理論」與「假設」,前者過於抽像無法
佐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證明、證實。《聊齋志異.卷三.李伯言》:「鞫之,佐證不誣。按冥律,宜炮烙。」也作「左證」。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覺的知識:比較兩種觀念而瞭解其異同者。(層次最高)(2) 推證的知識:油煎接的演繹而得,如數學的證明。(3) 感覺得知識:由感官接觸而認知者。六、教育主張(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2) 主張極力免除體罰並重視品的教育。(3) 重視身體官能的自然發展,名言:「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4) 經驗主義者通常將教師比喻為陶工。(5) 主張教育的主要作用,乃是培養一位英國紳士,其順序是德行、智慧、教養及學識。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栽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贓物放在別人的地方,以誣陷他人。[例]事實證明他是遭人栽贓誣陷,因此法院宣判無罪釋放。
論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舉出實例以證明所論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實論證暴政必亡的真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