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4.99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六.姚明山之誣》:「古近名士褒人物,筆之於書,彼此傳聞失實,使正人被誣,不勝枚舉。然無關大節猶可也,若妄肆譏評,則大為不可。」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彈劾。《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卻說保安州父老,聞知沈經歷為上本參嚴閣老斥到此,人人敬仰,都來拜望。」《紅樓夢》第二回:「不上兩年,便被上司尋了一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性狡滑,擅纂禮儀。』」
桀驁不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意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 釋意桀驁:性情凶暴,倔強不屈。馴:馴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質:人質) 用法形容性情倔強剛烈,不聽管教。意。 例句清、文康 兒女英雄傳 第十八回:[只是生成一個桀驁不馴的性子,頑劣異常。] 同義恃才傲物 反義俯首聽命 辨析馴,不要讀成ㄒㄩㄣˋ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宋神宗時,蘇軾曾被官,降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黃州附近有一處名叫赤鼻磯的名勝,也叫赤壁,因為與三國時吳、魏交戰的「赤壁之戰」古戰場同名,所以赤鼻磯成為後人遊覽憑弔的地方。蘇軾來到黃州,也常到此處勝跡遊賞,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赤壁,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剩,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 「居心叵測」及「別有用心」都有另有企圖的意思。 「居心叵測」側重於另有難以揣測的險惡存心,為義;「別有用心」側重於另有不為人知的打算,為中性義。 居心叵測 別有用心 辨似例句 ○ ㄨ 他巧言令色,~,絕不是一個好人。 ㄨ ○ 雖不知他真正在打什麼主意,但他說這話一定~。 「居心叵測」及「包藏禍心」都有心存奸險的意思。 「居心叵測」側重於意圖難測;「包藏禍心」側重於形容將陰險的企圖隱藏起來,不使顯露。 居心叵測 包藏禍心 辨似例句 ○ ㄨ 對方突然發動笑臉攻勢,~,我們得小心提防。 ㄨ ○ 像我們這種小廠,不依靠大公司活不了;依靠了,又怕對方~,把你吃掉。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近詞5 相反辭6 例句7 修辭8 參考資料 解釋 即「陟罰臧否」,賞善罰惡。陟,登,升(書經 舜典 「汝陟帝位」)。 臧,善 。 否,惡。 罰,懲罰。將善人,好的人才做晉升,給予更高的官職。對於惡人,不善之人的位階降職或給予罰處。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評論官吏。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具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故事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軍隊出征前寫給劉幼主,文中最重要的旨意在於勸戒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此句成語的的出處翻譯為:在皇帝的宮殿中以及丞相府...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唐.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師贈太尉牛公神道碑銘〉:「上怒下詔,旬日三公至循州長史,鑿空指鹿,四海之士感冤之。」  參考詞語︰指鹿道馬注音︰ㄓˇ ㄌㄨˋ ㄉㄠˋ ㄇㄚˇ漢語拼音︰zhǐ lù dào mǎ釋義︰即「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他那裡拔樹尋根……便似你指鹿道馬。」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內容則是表述蘇軾被到黃州後對於時不我予的感慨。後來「明日黃花」就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朝河陽人。尊崇儒術,排斥佛老,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個性耿直,直言極諫,因而一再的被官,但不論治理那個地方,總是留下很好的治績,深受百姓愛戴。在宦海上的浮沈,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常讓他有志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