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周納,妄殺數千人。武則天稱帝,任尚書左丞,上疏請除李家宗正屬籍。天授二年,被告謀反伏罪,謫嶺南,在路上為仇人所殺。 (2) 來俊臣:西元651∼697,唐萬年雍州人。武后時為御史中丞,治告密之事,性情凶暴殘忍。後以謀反伏誅。 (3) 內狀:朝廷來的公文。 (4) 勘:審問。 (5) 款伏:指老實的承認罪狀。〔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列傳.周興》、《資治通鑑.卷二○四.唐紀二○.則天后天授二年》
見獵心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個喜好隱藏起來,等哪天又有機會接觸到,你就會像從前一樣喜歡它了。」果真在十二年後,程顥有天在回家的路上,看見有人在打獵,不禁勾起他的回憶,想起從前打獵的快樂,一時不禁技癢,也想下去試試。〈周子遺事〉裡就記載了這件事,說程顥「在田閒見獵者,不覺有喜心」,後來「見獵心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舊習難忘,看見有人在做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便心情愉悅而躍躍欲試;也單指見到喜愛事物而心中欣喜。如《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見獵心喜,竟領會得一兩件也不見得。」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竭誠聘請諸葛亮協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才出山就大敗曹操的軍隊。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後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甚麼。」《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廬,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見所未見,聽了這個,甚是希奇。」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兩個鄉愚老者,伴著紅粉嬌娃,就免不了路上不撞著歹人,其勢必得有人護送。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共戴天」這句成語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頂著同樣的天」,「天」只有一個,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於世間的意思。什麼樣的仇人非得拚個你死我活呢?《禮記.曲禮》有一段話說:「殺害父親的仇人,我不應和他共處於世間;在路上遇到殺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來盛裝銀物,以便轉運的中空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儘著響馬賊趕著百十個牲口,馱了銀鞘,往小路上去了。」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道揚鑣」原作「分路揚鑣」。北魏時,有個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是當時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他個性強悍,任何事都不輕易退讓。有一天,他乘座車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也迎面而來。由於兩方都人馬眾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讓才能通過。照理說,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職來論,李彪是中央官員,元志只是地方首長,應該要禮讓。但元志個性強硬,加上是皇親國戚,硬是不肯讓步。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決定去找皇上評理。李彪見了孝文帝說:「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區區一個洛陽市長怎麼可以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反駁說:「我是國都所在的洛陽市長,洛陽城裡每個人都歸我管,哪有比照其他地方官,讓中央官員先走的道...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看見賈沖伺候老人家,一向小心翼翼;若得他在路上招呼,自己可少煩了多少心。」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每常見前輩批語,有些風花雪月的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