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3.81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憂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有憂患,臣子無法分憂解勞,是臣子的過失恥。常作為臣子向君王表示忠誠的話。《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某久事袁氏,豈可背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因此聖人懷憂,無可奈何。便好道主憂臣,主臣死。若不與主上分憂,豈為臣子之道。」
含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羞。漢.班昭《女誡.卑弱》:「忍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也作「忍恥含垢」、「忍恥含羞」、「忍含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侮。《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最下腐刑極矣。」《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受是我們六人在一起的,你千萬不可自尋短見。」
士可殺,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受汙,指士大夫寧死不屈的氣節。《明史.卷一八一.王鏊傳》:「鏊謂瑾曰:『士可殺,不可。今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
公然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公開場合羞別人。如:「公然侮他人,是觸犯法律的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能完成他人的諭令或囑託。《文選.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命。」《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若請他做個算學教習,那是專門之學,必不命的。」
2.君王的諭令。《左傳.昭公三年》:「君有命,惠莫大焉。」《文選.陳琳.答東阿王牋》:「昨加恩命,并示龜賦。」
蒲鞭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有罪過的人,只以蒲鞭稍加處罰,使對方能知恥改正。典出《後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後比喻為政仁慈寬厚,或指極輕的刑罰。也作「蒲鞭不施」、「蒲鞭不用」。
無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寵或受皆不動心。指將得失置之度外。《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子期寵無驚,伯牙愈加愛重。」也作「寵不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壓侮。如:「大家都不能容忍那惡漢的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後漢書.卷二七.杜林傳》:「夫人情挫,則義節之風損。」《聊齋志異.卷八.鍾生》:「無已,同往哀之,恐擔挫不淺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