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水光雲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的光色與雲的倒影。形容水面的美景。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
情不自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感激動得無法承受。南朝宋.明帝〈罪始安王休仁詔〉:「追尋悲痛,情不自勝。」也作「情不自堪」。
蘇紹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自勵與自許,其後又曾加入「龍族詩社」,參與現代詩橫的移植到回歸鄉土、生活現實──「浮萍著根」的進程追尋,九0年代以後參加《台灣詩學季刊》──進行「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的實踐努力;2005年又為《台灣詩學論壇》的主編。著作出版書籍1978年 《茫茫集》,台北:大昇。詩集。1986年 《兒童樹》,台北:大安出版社。兒童寫作指導專書。1990年 《童話遊行》,台北:尚書。詩集。1990年 《驚心散文詩》,台北:爾雅。詩集。1990年 《河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詩集。1997年 《雙胞胎月亮》,...
母女關係:以文本為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必經之面向。在台灣,八○年代,直言父權婚姻制度壓迫女性的故事,將母女兩代的婚姻觀差異演示為新女性追尋自我的困頓。九○年代女性文學進一步宣示保全女性自我所需的獨立空間,讓欲離家獨立的女兒角色,與母親的摩擦愈演愈烈﹔另外,以探討女性情慾為主的作品,卻以反方向的行進方式,讓女兒角色由外往內的尋找母親的身影,透過重構母親的記憶來面對自我。在八、九○年代的台灣女性文學中,則透過母女角色書寫策略的變化,成為女性追求自我故事中重要的元素,展現母女關係若即若離的難解習題。母女關係著實影響文本,而文學的自然發展也似乎間接影響了母女關係...
貝婁(Saul Bellow)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牛覓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道理就在身邊,反而捨近求遠,向外追尋。《景德傳燈錄.卷九.福州大安禪師》:「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也作「騎驢覓驢」。
追風覓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尋如風、影等虛空不實的東西。《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鄲.第四折》:「跋涉滄溟,纔度蓬瀛,真乃是追風覓影。」也作「追風捕影」。
《一位女士的畫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tt,出於疼惜與愛戀的曖昧動機,把從父親那兒繼承的一筆遺產轉讓給伊莎貝拉,好讓她生活不成問題、去追尋生活之上的心靈探索。然而,擁有無所羈絆之自由意志的伊莎貝拉,卻弔詭地、諷刺地自行走入了真正等同於墳墓的一樁婚姻。伊莎貝拉於義大利古都遊歷之間,認識了同為美國移民、但已居住浸淫歐陸文化多年的男子吉爾伯特.奧斯蒙(Gilbert Osmond);他那種舉手投足之間的歐陸文化姿態、頹廢不得志的藝術鑑賞家的氣質,其實乃是他一貫誘惑女子的機巧、老練、細膩的慇勤手段─伊莎貝拉就此捲入了宿命性的悲劇。資料來源:一場跨國、隔代的對話:...
臥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唐.白居易〈昔與微之在朝日同畜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淪落老大追尋前約且結後期〉詩:「不作臥雲計,攜手欲何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