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棲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息、停留。南朝宋.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追尋棲息時,偃臥任縱誕。」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鼓勵同性戀們把握同志族群在舊金山逐漸壯大的影響力,相互扶持,勇敢出櫃。在當時,對於美國早就放棄參政追尋自我權益的同性戀族群,哈維成功的事蹟,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希望。
跡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供追尋查探的線索、現象。如:「根據種種跡象顯示,他有重大涉案嫌疑。」《孽海花》第三五回:「袁尚秋的〈安舫簃〉,自我作古,戛戛獨造,也有求生求新的跡象。」
詹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詹冰(1921年7月8日~2004年3月25日),苗栗縣卓蘭鎮的客家人,詩人。出生於日據時期,受過完整的日本教育。經歷日本戰敗,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的政權轉換,克服並戰勝由日語而中文的障礙與困難。自初中時代即開始寫詩,一輩子堅持執守「真、善、美、愛」的創作理想,而對「真、善、美、愛」的追尋,正是他一生幸福快樂的泉源。詹冰,跨越語言的一代,一位值得台灣人珍視敬重的藥學詩人。目錄1 生平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獲獎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生平詹冰,本名詹益川,一九二一年出生於苗栗縣卓蘭鎮。詹冰文學啟蒙...
騎驢覓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道理就在身邊,反而捨近求遠,向外追尋。宋.黃庭堅〈寄黃龍清老〉詩三首之三:「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痴。」也作「騎牛覓牛」。
個體認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迷失型認同(認同失敗者、辨識混淆):這種青少年可能經歷危機也可能沒有,但他都沒有投入。個人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歷程上,對職業選擇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問題,尚未認真地去思考過,因而對未來的一切尚未找到自己的方向。屬此一類型的學生,多為年齡較輕或智能較低者,也有少數是自我追尋失敗的人。未定向型認同(尚在尋求者、辨識遲緩):這種學生正處在危機中,也尚未投入。個人曾經主動追尋自我...
組織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員有規範性功能。共有性:組織文化為成員共同創造、維持與傳承之過程與結果,其為成員們共同持有、信奉與追尋。動態性:組織文化會因為組織內在和外在環境而改變,因此是動態結構。(註一) 功能正功能:釐清組織界線、促進組織穩定、促進組織成員的認同度與提高奉獻意願、控制成員行為、提升組織績效。負功能:造成內部衝突、阻礙創新、阻礙成員活力、影響組織間的合作。(註一) 層面  以下介紹的組織文化三層面,其相互影響、塑造、活化組織文化,使其形成一動態體系。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組織成員對環境組成及組織本身所抱持的...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得短短的詩也能具有戲劇效果。  在美麗的語言之下,瘂弦的詩作蘊含了『對命運蒼茫的感懷,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對許多社會現象的反諷』。亦有人稱瘂弦「是中國詩壇的一個奇觀」,因為,從他發表第一首詩〈我是一杓靜美的小花朵〉,到他的最後一首詩,之間僅僅只有十二年。對此,瘂弦笑稱自己是「死火山」,亦自謙自己是「失敗的作家」。但是詩才雖已消拭,詩心尚在,因此他熱衷的投入編輯工作,願自己是一個成功的編輯,讓更多年輕的活火山在文學界洶湧噴發。  瘂弦的詩觀具有濃厚歷史意識。他曾表示:『一個好的詩人可以抒小我之情,而大的詩人可以抒大我之情,...
零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完整。《三國演義》第一○回:「又下令追尋董卓屍首,獲得些零碎皮骨。」《紅樓夢》第四七回:「只見薛蟠衣衫零碎,面目腫破。」
動心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