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9.3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運動黏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體的絕對黏度除以其密度,v=μ/ρ,其公制的單位是每秒多少平方公尺。參見黏度(viscosity)。
崩壞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要2 成因2.1 1. 水分2.2 2. 坡度2.3 3. 誘發外力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要崩壞作用(mass wasting),又名「塊體運動」,意指地表上受風化作用的物質,受外力影響,產生向下滑動的現象。「塊體運動」的形態依照其鬆動滑落的速度,分為相當多種,從速度極慢的山地潛移,到瞬間爆發的土石流、山崩等等…型態差異極大。通常崩壞作用的常發生在坡度陡、降雨強度高、水土破壞嚴重、風化嚴重的地區。(註1) 成因崩壞的發生除了重力為基本...
周期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一物體具有一個平衡位置,當物體被偏移了平衡位置,將受到一個回復力,該力足使物體通過平衡位置作往返運動。單擺的運動,由繫一質量於一細索所構成,即為最簡單之例子,其平衡位置,就在細索垂直正下方,當質量由此移離,它並不單只回到平衡位置,而是件一有規則的重複地往返擺動,此等重複運動稱為周期運動。其他的例子如:鐘錶的擺輪、汽油機中的活塞、樂器中的絃線等。固體的分子在晶體格子中,均以它的平衡位置為中心作振盪的運動,當然這些運動情形有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此外,人的心跳亦是一周期運動,伽利略(Galileo)就曾利用他自己的心跳來測量所觀察物體運動的時間。在許多種的波動中,波所運行的介質中的質點,亦作周...
奧林匹克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性的運動競賽大會。起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常在奧林匹克舉行祭典競技,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共舉行二九三次,至西元三九四年因羅馬王狄奧多阻止而中斷。一八九二年法人古柏丁(Pierre de Coubertin)倡議恢復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於一八九六年於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而後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地點不定,由奧林匹克委員會管理。因其為世界性的綜合運動會,清末民初也稱為「世界運動會」。縮稱為「奧林匹克」、「奧運」、「奧運會」。
白話文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用白話寫作的文學運動。由胡適於民國六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首先提出相關理論。
自強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起源清朝並非靠自己實力,而是依靠漢人率領的農民兵與列強支持下的常勝軍等,才消滅太平天國,曾國籓、李鴻章等漢人將領在與外國人合作時,親眼目睹了列強的「船堅炮利」,乃興起「師夷之長技以致夷」的求強之念。 經歷於是展開了自強運動的軍事工業階段─設立兵工廠。由兵工廠再推及於鐵路、海運、開礦和電信之類的措施。這些措施大抵都和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亦即以強兵為主。但強兵需有經濟基礎,因此求復以強兵的觀念逐漸興起,致有織布局等輕工業的興建。可是不論軍事工業或輕工業大都以官僚為主來推動,經營方式也以...
運動生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研究人體運動當中,有關變化、反應與長期運動訓練產生的適應現象的科學。
  運動生理學是一門運動科學,乃是將生理學的知識應用到運動方面,以研究運動時人體在生理上、機能上種種變化與適應,且將運動時生理所發生的種種問題加以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應用到運動與訓練上的一門科學。運動生理學對體育的貢獻,為妥善的使用生理學的知識與方法,以科學理論為基礎,以實驗數據為依據,進而決定正確的運動方法,期以最適當的運動程序,收最佳的運動效果。近年來,由於運動科學的突飛猛進,運動生理學已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運動科學。
  以實際觀點來看,運動時所有人體各器官的消化、新陳代謝、呼吸、循環、排泄、內分泌及神經肌肉等功能的變化,都是運動生理學研究的範圍。
  就時間性而言,運動...
運動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技術在體育和運動上,經常被使用,由以「技術」一詞更為頻繁。運動技術一般被定義為:「能充分發揮運動員體能,合理和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即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方法是合乎人體運動的規律及動作的生物力學原理,並能充分發揮體能,達到個人最佳的運動表現。
  在運動技術的本質上,由於其為神經系統控制肌肉來完成動作,因此運動技術的本質是,依刺激和反應組型的特徵來分類,而技術的恆定性,是高度技術行為的共同組型。運動技術的各層次運作技術組型是相互具有連貫性、連續性及複雜性,且共同整合而成的。
  運動技術的分類方法很多,包括有按動作連續性的分類,分成不連續技術、連續性技術和以不連續動作...
簡諧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粒子或音波的運動,其時間與位移呈簡單之正弦或餘弦函數關係者。簡諧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係如下:
  x=A cos(ωt+φ0)
  式中:A為振幅;φ0為初相角;ω為圓頻率(ω=2πf,f為振動頻率)。簡諧運動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間有簡單關係,如位移振幅為A,則速度振幅為Aω,加速度振幅為A2ω。任何複雜的振動都可以用許多不同頻率和振幅的簡諧運動合成,因此簡諧運動的研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如圖所示,懸掛於一理想彈簧之質量,若此振動系統,除維持振動之彈性恢復力和慣性力外,並無阻礙振動之阻尼力(或能量消耗)存在者,稱為簡諧運動或無阻尼自由振動,其控制方程式為:
  
  上二式中,m表示質量;k為彈簧係數;ω=√(k/m)稱為自然頻率。定義無阻尼自由振動之周期T=2π/ω。簡諧運動之位移反應通解為x(t)=c1cosωt+c2sinωt;式中,c1, c2為未定係數,可由系統之初始條件決定之。另外,單擺之振盪,亦可視為一種標準之簡諧運動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學名詞。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亦稱加速度定律。在線動因學(linear kinetics)中,此定律是指當一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其外力會等於物體線動量對時間之變化量。在角動因學(angular kinetics)中,此定律是指:「物體上若對質量中心點有不平衡之淨力矩作用,則此力矩會等於該運動體對中心點角動量對時間之變化量,若以數學式表示,即為 F = L, MG = HG 。其中L為運動體之線動量,HG為運動體對質量中心之角動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