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1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吃自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痾,拉屎。獨吃自痾指獨自吃飯拉屎,形容一個人只知獨享利益,不顧別人。《醒世恆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幾曾見你道門中闡揚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獨吃自痾。」《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何故苦苦貪私,思量獨吃自痾,反把家裡東西送與沒些相干之人。」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吹毛取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臨水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據傳姓陳名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西元767)。一說為福建古田人;一說為福州人。曾於閻山學道法,能降妖伏魔,常扶危濟難。二十四歲時,因閩中大旱,靖姑脫胎求雨而卒,遺言死後為神,護祐產婦,救人產難。後世祀為安產之神。宋理宗時封為慈濟夫人,賜額順懿,元、明、清均有封贈,初號「臨水夫人」,後加封為順天聖母順懿元君,閩人多尊稱為「臨水陳太后」。又因傳說她曾與林紗娘、李三娘義結金蘭,赴閭山學法。三姊妹得道之後,合稱「三奶夫人」。民間也稱她為「大奶夫人」。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徐玫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徐玫怡2 個人出版作品:依出版日期3 心道法師/4 台北律師公會/ 徐玫怡 家庭主婦 偶有寫作、插畫、各種雜業都插一手具備漫畫家身分的作家,擅用圖文書寫的方式自由揮灑,1998年與張妙如兩人首度以《交換日記》手寫體而大受喜愛,因而開啟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合作創作,超過10年而不衰,至今兩人已共寫12本交換日記。 個人出版作品:依出版日期 漫畫/ 姊姊日記漫畫/ 幸福人遊戲圖文/ 1248797旅遊書/ 還沒有看夠,這世界工作書/辦公室的椅子坐不住生活書/星期三的家事課旅遊書/從這島,到那島共同創作之出版作品:張...
行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展、行使。《水滸傳》第七○回:「此是公孫勝行持道法,張清看見,心慌眼暗。」《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最下者行持符籙,役使鬼神。」
斷怪除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去妖魔鬼怪。《孤本元明雜劇.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憑道法驅邪斬虎。」《孤本元明雜劇.鎖白猿.第三折》:「據著他斷怪除妖,我道來恰便似班門弄斧。」
陳靖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67~?)唐福州古田縣人。相傳曾習得閻山道法,卒後升天為神。參見「臨水夫人」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