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亮節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籌策運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一戰,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而死,劉邦成為天下之主,因而開啟漢朝的時代。局勢穩定之後,漢高祖劉邦在陽南宮款宴群臣,向諸臣說:「今天我為什麼可以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失敗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說:「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論功行賞,與人同利,不會藏私,項羽卻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對待有功者不但不賞賜,反而傷害他們,不願與人共享戰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敗。」劉邦聽了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
流離顛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離」:◎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末年,盜賊群起,發軍擊之,將吏放縱於外。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恥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阸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阸:災難、困厄的時運。阸,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阸」。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3) 霜蝗:霜害和蝗災。 (4) ...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火如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
昕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晚。引申指整天。《明史.卷二三四.于仁傳》:「耽彼麴糱,昕夕不輟。」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義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義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傳.桓公二年》:「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邑,義士猶或非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倏降忽叛,變詐多端,百姓為之離心,義士為之切齒。」
心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算,或指長於計算、理財。《史記.卷三○.平準書》:「弘羊,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侍中。」宋.王君玉《國老談苑》卷二:「陳恕長於心計,為鹽鐵使。釐宿弊,大興利益。」
霸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群雄並立中稱霸的功業。《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周襄王,居于邑。」《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也作「伯業」。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