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2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10-13,臀鰭鰭條10-13,胸鰭鰭條12-15,無腹鰭,尾鰭鰭條9。上頜齒12-49,下頜齒15-48。體狹長,側扁;頭部與身體明顯區別;頭部各骨頭末端之棘不明顯;眼睛相當小;鰓蓋不明顯,具有一管狀開口。口大,向後延伸超過眼睛;口部外側具有許多鈎狀牙齒。不具有由第一背鰭棘特化之吻觸手。胸鰭小,呈扇形;背鰭及腹鰭大,位於身體中央偏後,略遠離尾鰭基部;尾鰭成扇形,中央四鰭條分叉。體表光滑。體色全黑。(何宣慶 2012/12)
黑雙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rynichthys wedli (Pietschmann, 1926)
吻觸手纖長,先端之肉球部近球形,邊緣衍生若干枚細長皮瓣;骨質基部後方具一小型第二頭鰭條;下頜縫合部具一顯著骨突。
南日本及大西洋東西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棲息於水深780~810公尺處。
無利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鱇目(Order Lophi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蝙輻魚亞目(Suborder Ogcocephaloidei)
雙角鱇科(Family Diceratiidae)
鱇上科(Superfamily Ceratioidea)
紅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igantactis perlatus (Beebe and Crane, 1947)
皮膚鬆弛;吻觸手纖長扁平,其先端之肉質狀擬餌圓錐形,基部有1枚皮瓣,其他的部分有絲狀皮瓣散在,在擬餌先端則集聚成叢狀。雄魚較小型,可能行自由游泳生活方式。體色呈赤褐色。
日本東北部、夏威夷、印尼、南太平洋東側、大西洋西北部及南大西洋。
棲息670公尺水深。
無利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鱇目(Order Lophi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蝙輻魚亞目(Suborder Ogcocephaloidei)
長角鱇科(Family Gigantactinidae),Whipnoses
鱇上科(Superfamily Ceratioidea)
短柄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短且高,呈球形;頭長佔體長比例短。吻觸手短;餌球末端呈錐形,不具黑色素;眼小。口大,口裂接近垂直;具有巨大的犬齒狀牙齒;下頜牙齒較密集,數量約46-122顆,隨成長而增加;下頜牙齒排列方式特殊,且左右兩側不對稱;鋤骨前端內凹;上下頜等齊;下頜聯合骨具棘;具翼蝶骨、上篩骨及頂骨;不具上下頜韌帶;舌頜骨雙頭型;主鰓蓋骨雙叉,上分叉較為退化;下鰓蓋骨較為纖細,與主鰓蓋骨等長,具有強壯之前棘。腹骨呈鐘擺形,下端較寬;咽鰓骨I及IV及上鰓骨I退化;第二頭鰭鰭條退化僅剩基骨。鰓孔成卵圓形,位於胸鰭基部;體表表皮具黑色素,包括口腔及腹腔,但胃部不全為色素覆蓋。全身佈滿極微細小之棘狀物或無,表皮較薄。雄魚皮...
細瓣雙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短且胖。具有顯露在外的第二頭鰭鰭條,其末端通常具有發光構造,在幼魚時明顯,但成熟體型的魚會縮小或隱藏於表皮之下,僅有一開孔(pore)。口大,口裂超過眼部下方睛;下頜具發達之聯合骨棘;具上篩骨;鋤骨平直具齒;翼蝶骨退化;耳蝶骨棘相當發達;不具支鰭骨前端橫向突起;具關節骨棘;鉤餌不具棘。胸鰭鰭條13;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4;尾鰭鰭條9;上頜齒數40,下頜齒數34;鋤骨齒數6。測量形質(in %SL):吻觸手長49;頭長45.3;頭高60.4;吻觸手基部至上頜聯合軟骨距離8.3;上頜長54.4;下頜長62.3。變態後雌魚與本屬其他種之差異主要在於餌球相對較小,長與寬同;末端乳突較為低矮或無,前附...
南非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扁平柔軟;頭部相對較為狹長;呈卵圓狀,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可倒伏;鋤骨及腭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及上頷骨表面光滑不具棘。鰓孔向前延伸至胸鰭基部前方。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I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具兩黑色小球、旗狀皮瓣以及許多細絲;第II~VI棘細長,佈滿黑色皮瓣。胸鰭鰭條15-18;第二背鰭軟條8;臀鰭軟條6;脊椎骨數19。體背深褐色;腹面淺灰色;口腔粘膜一致為淡色。背、尾及胸鰭黑褐色及臀鰭深色;腹鰭淡色。本種與相似種奈氏擬...
遠藤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扁平柔軟,呈卵圓狀;頭部相對較寬;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可倒伏;鋤骨及腭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及上頷骨表面光滑不具棘。鰓孔向前延伸至胸鰭基部前方。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為球狀,不具細絲;第III棘中等長度,末端具有一對黑色皮瓣;第IV棘缺如;第V棘短略長,向後延伸至第二軟條基部。胸鰭鰭條18-22;第二背鰭軟條8;臀鰭軟條6;脊椎骨數19。體背深褐色,具不規則暗斑;腹面淺灰色;口腔粘膜一致為淡色。背、尾及...
扁瓣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高而且側扁;背部較為平直。背鰭及臀鰭靠近尾鰭。蝶耳骨棘相對較短。吻觸手短;餌球結構簡單,屬於樣式B;前附肢小,為側扁狀;後附肢短呈棒狀,稍為側扁,受限於餌球基部;頂端中間有3-4根細絲或無,不分叉;餌球開孔異常較大;不具任何中附肢及側附肢。主鰓蓋骨上部分叉末端較鈍或稍分叉;下分叉長度為24.2- 24.3 %SL;上分叉與下分叉比例為63-64%;下鰓蓋骨短且寬,後緣平直。計數形質如下: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3-16;尾鰭鰭條8。上頜齒數29-52;頜齒數30-45;鋤骨齒數5-10。測量形質(in %SL):吻觸手長15.1-15.2;頭長32.2-38.9;頭高35.6-45...
黑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黑,體型略為延長,側扁。上下頜等齊,較為尖銳;口裂大,約為水平;口內牙齒數量眾多,相當細密且柔軟;蝶耳骨棘,方骨棘及關節骨棘相當發達。吻觸手支鰭骨外露於鼻端;餌球結構簡單,具後分支,背部中央具筆直之乳狀突起。背鰭及臀鰭隱密於皮下,僅末端露出;臀鰭鰭條間皮膜具黑色素覆蓋,僅末端分叉。主鰓蓋上分叉尖細且長;下鰓蓋骨下方圓,上端尖細;具蝶耳骨棘;額骨背面相當平直。雄魚不寄生,鼻區具色素;後鼻孔接近眼部睛;下齒骨齒4-10顆。計算形質: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5;胸鰭鰭條16/18(R/L);尾鰭鰭條11。測量形質(in %SL):吻觸手長度38.9;頭長40.3;頭高36.0;上頜長30.2;下頜長3...
印度洋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相當狹長,前方寬大;頭部扁平,相當寬;上頜向前延伸遠超過下頜。眼睛相當小。第一背鰭棘特化成為吻觸手,吻觸手相當短,位於上頜內部,完全被餌球所包覆;餌球具有兩對設附肢以及一末附肢,皆單一不分叉。上頜具有許多勾狀犬齒,下頜齒較短。體表完全覆蓋特化之圓形鱗片,各鱗具有一中央棘。背鰭與臀鰭相對,接近尾鰭。體色深棕色,上頜內部具有黃色類似螢光顏色,腹部具有白色不規則斑塊。各鰭相對較黑。本種自1912年發表以來,僅在台灣發現兩個新個體,兩者之餌球相異性高,但因模式標本之餌球損壞,所以無法確認何者為真。(何宣慶 2012/1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