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艾氏巨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體型較其他科別大(角鱇科及鞭冠鱇科除外),略為側扁;頭部佔身體比例小,約35%SL以下;吻觸手基部位於吻端。變態之雌魚與其他種類的差異在於吻觸手短於120 %SL;約為93-105 %SL;餌球不具乳突;下頜齒相對較短,最長僅2.8%,排列成五列;尾鰭鰭條少於30 %SL。吻觸手基部無細絲,後側略為扁平;餌球呈棒狀無末端延長;基部至發光器間具有黑色素及微細棘覆蓋;餌球基部具有一對較長之側附肢,末端有一至二對長分支及相當多之短細絲(圖26);上頜單側齒數32,約成一至二行重疊,最長1.2 %SL;下頜單側齒數46,最長2.8 %SL,排列長五行,一為外列,一為中列,三列為內列。背鰭...
皮氏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4-16,無腹鰭。上頜齒42-58,下頜齒35-42。體呈長形,側扁;鰓蓋不明顯,具有一管狀開口,位於胸鰭基部下方;主鰓蓋骨雙叉型,上分叉末端尖細或分叉,下分叉尖細;下鰓蓋骨寬大,上方間;口大,向後延伸達眼睛;眼睛相當小;第一背鰭棘特化為吻觸手,位於吻端;吻觸手略短,為體長之37-49%;吻觸手末端具有餌球,為發光器;餌球末端不具前附肢(anterior appendage);前側附肢(anterolateral appendage)一對,不具內層色素,單一不分叉;中附肢(median appendage)一對,末端三叉或多叉;後附肢存在,末端彭大且略扁。胸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頗細長,頭寬扁,表皮平滑,無鱗,體側具有許多皮鬚;附肢(胸蹼)肥厚;額骨側脊具兩列低的錐形脊;具有偽鰓(擬鰓);眼間隔寬且稍凹陷;肱骨脊發達,具2-3枚小棘。吻觸手短,纖細,無捲鬚,通常比第二背鰭棘短;餌球具有類似三角信號旗狀的簡瓣,沒有長觸毛和眼狀囊(附肢)。第II背鰭棘短,鰭棘末端呈深色並且具有黑色捲鬚;第III背鰭棘長,色斑深,無捲鬚;第IV至第VI背棘短,無捲鬚;背鰭基底具一深色斑。黃褐色體背具有不規則的深棕色網紋;腹面呈淺色;胸鰭底末梢呈深黑色;臀鰭與尾鰭深黑色;口腔呈淡白或微暗色,無彩色紋理。
劍狀棘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5;臀鰭鰭條5;胸鰭鰭條18-20;尾鰭鰭條9。體短,側扁。頭大,超過體長一半。口相當大,口裂遠超過胸鰭後方,上頜長為體長之66-68%。吻觸手相當短,為體長之8.0-13.9%。餌球具有一端色素,具有後方分叉,不具末端附肢,後附肢側扁,不具前附肢及側附肢。牙齒細長,上頜齒隨成長變多,數量從46-110個不等。小個體具鋤骨齒,大型個體則無。第二咽鰓骨不具齒。體色全黑。(何宣慶 2012/12)
長絲吻巨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體型較其他科別大(角鱇科及鞭冠鱇科除外),略為側扁;頭部佔身體比例小,約35%SL以下;吻觸手位於鼻端稍後部位;不具餌球。吻觸手長度109-144 %SL,末端有3-4不具色素細絲,部分具有末端膨大;吻觸手末端28-57 %SL處具有11-20第二分支,其中最長五分支長為6-15 %SL;第二分支具有1-2不具色素之細絲;部分第二分支具有一縱向透明帶。最長尾鰭鰭條34-37 %SL;背鰭鰭條3-4;臀鰭鰭條3;胸鰭鰭條17-18;下頜不具齒,變態後雌魚齒骨退化;較小的魚體通常會有上頜牙齒;口腔上部具有乳突狀或魚卵狀腺體,稱之為口腔腺(oral gland);大型標本表皮具清楚之微...
印度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非球型,側扁。身體外部色黑,口腔及腸道無色素;體表具多列側線系統。上下頜等齊;下頜具發達之聯合骨棘。鼻孔一對,開口呈管狀;鼻短。口大,口裂水平距離超過眼部下方。眼部小,具圓形透明皮膚覆蓋。鋤骨不具齒。吻觸手基部之支鰭骨外露,前方延伸至蝶耳骨棘間或其後。方骨棘強壯,鉤餌骨棘長;咽鰓骨I、II退化,咽鰓骨III具牙齒。胸垂短且寬,較胸鰭為短。主鰓蓋骨雙叉;下鰓蓋骨修長,上端尖銳,下端較圓具有一前端突出。皮膚裸露。背鰭及臀鰭靠近尾鰭基部;尾鰭、背鰭及臀鰭表皮為黑色素所覆蓋。牙齒尖細,筆直,可下壓且柔軟;下頜牙齒較上頜長,且數量較多,數量約200-280,隨成長而增加。測量形質(in %SL)...
黑鞭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5,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5-17,無腹鰭。體短,略為測扁。體側被覆特化之大型鱗片,各鱗片具有一中央棘。吻觸手短,為體長之40-41%。餌球相對較大,為體長之6.7-8.6%。吻觸手基部及莖部具有數對側附肢,或分岔或不分岔;餌球末端具一對不分岔之端附肢以及一對分岔之後附肢。體色全黑。(何宣慶 2012/12)
卡氏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5-7,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6-18,無腹鰭。上頜齒29-180,下頜齒53-160。體呈略短,側扁;鰓蓋不明顯,具有一管狀開口,位於胸鰭基部下方;主鰓蓋骨雙叉型,上分叉末端尖細或分叉,下分叉尖細;下鰓蓋骨寬大,上方間;口大,向後延伸達眼睛;眼睛相當小;第一上鰓骨上方具有1-5個鰓耙。第一背鰭棘特化為吻觸手,位於吻端;吻觸手略短,為體長之00-00%;吻觸手末端具有餌球,為發光器;餌球末端前附肢細長,具有內層色素;側附肢一對,不具內層色素,單一不分叉;不具前側分支;中附肢單一,末端具有許多細絲;末端乳突截形,末端偶具有黑斑;後附肢單一,略扁,偶具有末端色素。胸鰭呈扇形;背鰭及腹鰭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鱇」條。
琵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鱇的別名。參見「鱇」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