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1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欺天誑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天地神明。比喻著良心做事。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兒不能勾發跡的。」也作「欺天罔地」。
多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半。語氣較肯定。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三折:「這樁事其中必有暗,你與我仔細究問,多因是我夫人做下違條犯法也。」元.朱庭玉〈夜行船.曉角梅花三弄曲套.離亭煞〉:「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也作「多應」。
迷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八.伊川先生語四》:「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
愚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事理的孝行,如割股醫親之類。
心拙口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愚,口才笨拙,為自謙之詞。《紅樓夢》第三○回:「你也試著比我利害的人了,誰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著人說呢?」也作「心拙口夯」。
蒙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處。《淮南子.天文》:「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謂定昏。」漢.高誘.注:「蒙谷,即尚書谷。蒙、聲相通。」也作「谷」。
心平氣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自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己悟知、明白。《晉書.卷九八.王敦傳》:「常人近情,恃恩進,獨犯龍鱗,迷不自了。」
不明道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情當有的原則條理不清楚。可用以謙稱自己所知有限,亦可用來責人愚無知。如:「你怎麼可以如此不明道理?做出這種事來?」
禍福無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福的到來沒有偏袒,都是自己所造成。明.無名氏《鎖白猿》第四折:「果然道禍福無偏,善惡相連。則為你己瞞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