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正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餘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沓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拖延不爽快,隨便。宋.趙長卿〈驀山溪.無非無是〉詞:「學此沓拖,也似沒意志。詩酒度餘年,熟諳得、無爭三。」
愚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怯懦。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東坡五》:「恕素愚懦,徘徊不敢投。」
民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百姓的君王或官吏。《陳書.卷三.世祖本紀》:「朕自居民牧之重,託在王公之上,顧其寡,鬱于治道。」
以漆投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話,勝過讀一輩子的書;而能事奉一個賢君,比治理萬民的功績更大;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我以前很愚,不了解耕種的道理,所以我所種的田,一年都沒有收成;土地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呢?以誠待人來交往,就算是原本疏遠的人,也會變得親密;如果用虛偽的態度與人交往,那麼就算是原本親密的人,也會變得疏遠。誠實的人相交,情誼就像膠與漆緊密接合那樣地堅固;虛偽的人相交,就好像薄冰見到太陽一樣,情誼很快就會消失。身為一個君子,豈能不留意呢?」後來「如膠似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感情的堅固或親密。
荒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幽不明的樣子。《文選.張衡.思玄賦》:「追荒忽於地底兮,軼無形而上浮。」
能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可。元.楊顯之《瀟湘夜雨》第二折:「能可瞞神祇,不可坐失機會。」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能可折升不折斗,你怎可圖利不圖名?」
一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味、一直。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你個無端的賊吏奸猾,將老夫一謎裡欺壓。」清.洪昇《長生殿》第一○齣:「俺非是愛酒的閒陶令,也不學使酒的莽灌夫,一謎價痛飲興豪粗。」也作「一」。
讒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惡讒言之鼎。一說讒為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稱為「讒鼎」。《左傳.昭公三年》:「讒鼎之銘曰:『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悛,其能久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