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69.34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啞子吃黃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古代以來。《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之。」《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而為厲,被髮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2>也,是以杜口3>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姦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姦;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 (2) 蹶:音ㄐㄩㄝˊ,跌倒、僵仆。 (3) 杜口:閉嘴不說話。〔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7) 操違:操守、德行不同。 (8) 精麤:精細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參考資料〕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引)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書》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為陛下言哉?
汲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鑽研古籍以獲取知識。如汲水於井,故稱為「汲古」。唐.韓愈〈秋懷〉詩一一首之五:「汲古得修綆,名浮猶有。」
曠日經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自非天姿茂異,曠日經久,以所進業發聞之鄉閭,……則不可得而乎國學矣。」也作「曠日彌久」。
髖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骨盆的大骨。在軀幹下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骨所組成。也稱為「髀骨」、「胯骨」。
罪豈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志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向和品行。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也。」《後漢書.吳越春秋.樊宏傳》:「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也。」
頭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極點。如:「這人無到此地步,實在也算到了頭兒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