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23.03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阮大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87~1646)字圓海,號百子山樵,明安徽懷寧人。性機敏,有才藻,崇禎時以黨附魏閹,為士林所擯;後居南京,復社中人作留都防亂逐之;福王立,馬士英當政,援大鋮為兵部尚書,乃務為報復,多所羅織;清兵南下,降之,後死於仙霞嶺。大鋮精於詞曲,著有《春燈謎》、《燕子箋》等傳奇。
巷語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街談巷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街談巷議」即大街小巷裡人們的談說議論,此語較早見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西京」指的是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西京賦〉即以長安為題材,描寫京城氣勢萬千的地理環境、富麗堂皇的建築和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活,也露了王公貴族的奢侈和腐敗。提及辯士形象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
四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代四大文豪柳貫、虞集、傒斯、黃溍。《元史.卷一八一.列傳.黃溍列傳》:「貫字道傳,與溍及臨川虞集、豫章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傑。」
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要當面人短處或暗諷。《紅樓夢》第四六回:「願意不願意,你也好說,不犯著牽三掛四的。俗語說,當著矮人,別說短話。姑奶奶罵我,我不敢還言。」
天地誅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誅地滅」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暉《絕倒錄.養脾丸》(據《說郛.卷四四》引)李生者,居餘杭門外,善貨殖1>,日賣養脾2>丸于市,嘗3>巨榜4>于前曰:「不使丁香5>、木香6>合,則天誅地滅。」家蓄二婢以事炮製。李一夜飲醉而溺死于河,其家勿知也,但怪連日勿歸,遣親信四方尋求,略無蹤跡。洎官驗視,或有報其家者,亟前詣之,已腐敗,僅能辨認。欲求免洗滌已不及矣,遂稿葬于叢冢間,立木牌于墳云:「發藥李郎中之墓。」或有題于牌後曰:「賣藥李郎中,昂藏辨不窮。一朝天賜報,溺死運河東。」未幾,家計蕭然,其妻遣去二婢,尋去所居,攜二子以事人。或有問于妻曰:「爾夫修合不茍,天當佑之,何反報之。酷耶...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奉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命出使。《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衍少事名賢,經歷顯位,懷金垂紫,節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雲之志。」《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丁年奉使,皓首而歸。」
辨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自己辯白的文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我意欲修下一個辨本,做成一個備細帖,到京中訴冤。」
座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位。《水滸傳》第一一回:「林冲看見,逩入那酒店裡來,起蘆簾,拂身入去。到側首看時,都是座頭。」《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兩人走出來,到一個酒樓上,揀了一個僻淨座頭坐下。」也作「坐頭」。
發端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中用於句首,舉事物的虛詞性助詞。也稱為「發語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