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蘇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許放歸。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飢,牧羊時手持漢節,節旄盡脫仍不釋手。昭帝時復與匈奴和親,請遣漢使,單于詭稱蘇武已死。後漢使探知實情,聲言漢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繫有蘇武所寫帛書,云在某澤中。單于不得已,交還武等九人,時武在匈奴已十九年。始元六年(前81年)抵長安,拜典屬國。武與上官桀父子、桑弘羊有舊交。後霍光以謀反罪殺桀等,武以此罷官。昭帝死後,武預迎立宣帝事,賜爵關內侯,復為右曹典屬國。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
紀伯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了他扎實的英文基礎。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觀點他是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海外僑民文學)奠基者之一。他以獨樹一幟的散文詩,創造了所謂的「紀伯倫風格」──既有詩歌的精煉性和音樂的節奏之美,又具有散文富於靈活和多樣的表現力;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也有詠歎調式的浪漫與抒情,為阿拉伯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套文集,正是這位阿拉伯文學巨星一生創作成就的總整理! 著作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
暮四朝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一樣,可以隨時變來變去,並沒有個定準的。所以莊子要人們學習超脫這些紛擾,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恆常不變的道理。這就是「休乎天鈞」的境界,也就是「齊物論」的精義。後來從這個寓言演變成「朝三暮四」這句成語,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無定。
Matla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的提示符處(>> )輸入代碼,MATLAB會即時回操作結果(如果有的話)。此時, MATLAB可以看作是一個互動式的數學終端,簡單來說,一個功能強大的「計算機」。MATLAB代碼同樣可以保存在一個以.m為字尾名的文字檔案中,然後在命令窗口或其它函式中直接呼叫。
逸以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注解〕 (1) 惰歸:鬆懈回。 (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 (3) 佚:音|ˋ,通「逸」。安閑。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4~1912)別字仙根,筆名倉海。清己丑進士,曾主講於臺衡、羅山、崇文等書院。清廷割讓臺灣時,倡議獨立,組臺灣民主國抗日,失敗後,回廣東。民國成立,任臨時參議院議員,病逝於家鄉。
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體長紡錘形,略似鱒魚,長約三尺,頭部翠色,背部藍灰色散布黑點,腹部銀白色。具洄游性,產於北方水域。成熟時自海洋回淡水河川生殖,幼魚孵化後,再進入海洋。在海洋中時,體呈銀白色或銀灰色,回淡水河口後,體色變紅。太平洋鮭屬產卵後隨即死亡,大西洋鮭則部分可重回海洋。產量以美、加、日、俄最多,是重要的食用魚。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
亟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急切的渴望。如:「他在外經商多年,亟思回家鄉。」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雅之旅〉一詩,辛波絲卡無意以喜馬拉雅為世外桃源,反而呼喚雪人(Yeti,傳說住在喜馬拉雅山),要他歸悲喜、善惡、美醜並存的塵世。在〈企圖〉一詩,她重新詮釋波蘭極著名的一首情歌〈甜美的短歌〉(「你走上山坡,我走過山谷。你將盛開如玫瑰,我將長成一株雪球樹……」),道出她對生命的認知:渴望突破現狀,卻也樂天知命地接納人類宿命的局限。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鹽》裡,我們看到她對新的寫作方向進行更深、更廣的探索。她既是孤高的懷疑論者,又是慧黠的嘲諷能手。她喜歡用全新的、質疑的眼光去觀看事物;她拒絕濫情,即便觸及愛情的主題,讀者會發現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