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68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轅適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轅北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四》載,戰國時,魏國安釐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臣子季梁得知了這個消息,立即從旅途中折,想回去勸阻。一回到魏國,季梁顧不得衣服的髒亂和滿身的塵埃,便匆匆忙忙地趕去見安釐王,告訴他說:「我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他要去楚國,卻駕車往北方走。我問他說你要去南方的楚國,怎麼會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說他有很快的馬、很多的旅費,很好的馬伕,所以絕對可以到達目的地。但實際上因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馬愈快、旅費愈多、馬伕愈好,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取信於天下諸侯,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想藉此擴充領地,提高聲望,其實這樣的舉...
以逸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注解〕 (1) 惰歸:鬆懈回。 (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 (3) 佚:音|ˋ,通「逸」。安閑。
雨順風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盜賊蜂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國家內政敗壞,強盜賊匪紛紛興起。《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一向與妃子遊蕩忘,便饑饉荐臻,盜賊蜂起,都不顧著。」《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文變於上,人心怨於下,邊疆不寧,盜賊蜂起。」也作「盜賊四起」。
旦旦信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誓旦旦」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緫角1>之宴,言笑晏晏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解〕 (1) 緫角:結其髮,聚為兩角,為古時未成年男女的髮型。 (2) 晏晏:和柔的樣子。 (3) 反:通「」。
還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而復生。如:「借屍還魂」。《西遊記》第九回:「龍王就令夜叉將光蕊身屍送出江口還魂。夜叉領命而去。」也作「魂」。
循循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
北轅適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轅北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四》載,戰國時,魏國安釐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臣子季梁得知了這個消息,立即從旅途中折,想回去勸阻。一回到魏國,季梁顧不得衣服的髒亂和滿身的塵埃,便匆匆忙忙地趕去見安釐王,告訴他說:「我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他要去楚國,卻駕車往北方走。我問他說你要去南方的楚國,怎麼會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說他有很快的馬、很多的旅費,很好的馬伕,所以絕對可以到達目的地。但實際上因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馬愈快、旅費愈多、馬伕愈好,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取信於天下諸侯,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想藉此擴充領地,提高聲望,其實這樣的舉...
望塵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子。〔參考資料〕 《尸子》(據《意林.卷一》引)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
不成一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事無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經常詩文往,聯絡感情。這首〈除夜寄微之〉詩,就是白居易寄給元稹的一首詩。詩中,白居易在除夕團圓的夜晚,感嘆起自己年紀老大,兩旁鬢髮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斑白細長,卻連一件事沒做成,令他十分難於承受。「一事無成」從此常被引用,或指一件事也沒做成,或指事業毫無成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