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隨聲趨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聲附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聲附和」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主見,只迎合他人的意見。隨聲,就是跟著別人的聲音。漢代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或懷疾妒,不考實情,雷同相從,隨聲是非。」這裡的「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別人說什麼,跟著他說,不考究真相,可見原本「隨聲」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應劭的《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
蓋洛普民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蓋洛普(Gallup Poll)博士於西元一九三五年成立民意測驗機構,定期在報紙或雜誌上發表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的民意調查結果。由於使用方法廣受各界採用,故已成為一個舉世聞名,且信譽卓越的民意調查統計方式。
文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18~1079)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善詩文、書、畫,畫竹及山水有名。皇祐進士,累遷太常博士,嘗知湖州。著有《丹淵集》四十卷。也稱為「文湖州」。
廚川白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0~1923)日本文藝思想家及批評家。生於京都,曾留學美國,獲文學博士學位。歸國後,任教於京都帝國大學,有系統的介紹歐美近代文學及文藝思潮。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死於日本大地震。著有《廚川白村全集》。
魚目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魚目混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末,蕭衍得勢,任為驃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
保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覽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聽政事、執掌政權。《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序》:「自安帝覽政,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
李遠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36~)新竹人。臺灣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教授、哈佛化學系顧問等。民國七十五年和哈佛大學美籍科學家羅伯特、多倫多大學加拿大籍科學家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八十三年至九十五年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禮廢樂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章制度、禮樂教化遭受破壞,道德規範、社會綱紀蕩然無存。漢.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婚姻者,居室之大倫也。今禮廢樂崩,朕甚愍焉。」也作「禮壞樂崩」。
學位論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或研究所學生,在取得學位之時,所提出的研究論著。如:「他提出的博士學位論文順利通過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