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鐵公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歇後語)一毛不拔。用來戲稱人小氣吝嗇。[例]他在公司是有名的鐵公雞,只要是自費的旅遊、聚餐,一不參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奉、秉持。漢.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其疇能亙之哉!」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移至理、理所當然、金科玉、至理名言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封神演義》第五三回:「話說鄧九公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顧盼,進退舒徐,紀嚴肅,井井有條,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陣,正正之旗。」
杜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杜默為詩,多不合,所以稱事不合格者為「杜撰」。見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杜撰》。後稱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虛構為「杜撰」。《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胡說,什麼打翁罵婆?這是你杜撰的!何不說打爹罵娘!」《紅樓夢》第七八回:「那寶玉雖不算是個讀書人,然虧他天性聰敏,且素喜好些雜書,他自謂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誤失處,拘較不得許多。」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明明知道不對,卻故意去做。在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也有「知而故犯」的說法。「明知故犯」不一定單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錯的,卻故意去觸犯的行為。如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第二二齣:「正是明知故犯,也因業在其中。」又如《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們那般發急,我們自己倒明知故犯。」都是這個意思。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宋軍人馬,逩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一鼓而收。」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僥倖逃避法制裁的人。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三齣:「著城門上盤詰火速,城外快張榜牘,分付鄉村市鎮著實捱捉,他道是漏網之魚,我視他兀上之肉。」亦比喻驚慌逃離危險的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也作「漏網游魚」、「漏網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鐘的兩角。《說文解字.金部》:「銑,一曰鐘兩角謂之銑。」《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兩欒謂之銑。」唐.賈公彥.疏:「欒、銑一物,俱謂鍾兩角。古之樂器應之鍾,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