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執迷不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執迷不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
|
民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道德。《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明德止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彰明道德,止於至善。《西遊記》第一二回:「今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
|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
|
德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與聲望。《晉書.卷七七.陸曄傳》:「以玩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傳二.楊時傳》:「時安於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
|
友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朋友。《詩經.小雅.常棣》:「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選.成公綏.嘯賦》:「於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
|
好人好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舉止合乎道德標準的人或事。如:「好人好事代表」。
|
出群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類拔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
|
人權教育術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來幫助爭執的雙方來解決它們之間的衝突,藉由對議題的討論,直到雙方對於第三者所提的解決之道滿意為止。道德權利(Moral rights)基於公平與正義這種一般性原則的權利。國有化(Nationalize)由政府來接管或是運作私人企業或機構。自然權利(Natural rights)只因為是人而擁有的權利。談判、協商(Negotiation)為了要達到爭議的雙方能對問題作解決的討論過程。特派員(Ombudsman)一個獨立的、不偏的人,他的工作主要是在調查順從性。政治權(Political rights)人們參與社區或是社會...
|
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格、道德和學行等各方面毫無瑕疵的人。《莊子.庚桑楚》:「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殊不知凡為女子,必先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四者兼備,纔算得個全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