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古代的一種刑具。《史記.卷九六.張相傳》:「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拼音︰záo kōng zhǐ lù釋義︰猶「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唐.李珏〈故相太子少師贈太尉牛公神道碑銘〉:「上怒下詔,旬日三貶公至循州長史,鑿空指鹿,四海之士感冤之。」  參考詞語︰指鹿道馬注音︰ㄓˇ ㄌㄨˋ ㄉㄠˋ ㄇㄚˇ漢語拼音︰zhǐ lù dào mǎ釋義︰即「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他那裡拔樹尋根……便似你指鹿道馬。」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 (2) 禪:劉禪(西元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性平庸,無治國之才。即位後,得諸葛亮輔佐,惜諸葛亮死後,國勢漸衰,後降於三國魏。 (3) 蜀:三國蜀漢(西元221∼264),劉備以宗室稱帝於蜀,繼承漢統,為三國之一,史稱為「蜀漢」。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後為魏所滅。 (4) 感愴:感傷。 (5) 賈充:西元217∼282,字公閭,晉襄陵人,...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淵背盟,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淵。當時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獨力無依的情況。後來「孑然一身」這句成語當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孤獨一個人,常用在無親無故,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如《聊齋志異.卷六.顏氏》:「順天某生,家貧,……無何,父母繼歿,孑然一身,受童蒙於...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趙高:?∼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邱,趙高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相,專權用事。旋又弒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4) 胡亥:秦朝時人,生卒年不詳,為秦始皇的次子。始皇帝崩,宦者趙高矯詔殺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帝,稱為「二世」。在位三年,後為趙高所殺。 (5) 獄:訴訟案件,此處指嚴刑酷法。 (6) 劓人:割掉人的鼻子。劓,音|ˋ,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罰。 (7) 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即父、母、妻三方的親屬。 (8) 艾草菅然:像割除野草一樣。艾,音|ˋ,通「乂」,割草。菅,音ㄐ|ㄢ,禾本科菅屬,多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多毛茸。根短堅韌,可做...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ì dàn釋義︰猶「肆無忌憚」。見「肆無忌憚」條。 01.宋.朱熹〈按唐仲友第三狀〉:「臨海縣曹格,係仲友長子妻黨,其人凶暴貪婪,全無忌憚。」 02.《封神演義.第三四回》:「(紂王)不以社稷為重,殘殺忠良,全無忌憚,施土木陷害萬民。」 參考詞語︰益無忌憚注音︰|ˋ ㄨˊ ㄐ|ˋ ㄉㄢˋ漢語拼音︰yì wú jì dàn釋義︰更加地無所忌憚。見「肆無忌憚」條。 01.宋.朱熹〈壬午應詔封事〉:「適所以使之窺見我之底蘊,知我之無謀,而益無忌憚耳。」 02.《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州吁益無忌憚,日夜與石厚商量篡奪之計。」 參考詞語︰百無忌憚注音︰ㄅㄞˇ ㄨˊ ㄐ|ˋ ㄉㄢˋ漢語拼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廳堂前後高起的屋簷。如:「翻軒」。《文選.沈約.應王中思遠詠月詩》:「網軒映珠綴,應門照綠苔。」唐.張銑.注:「軒,屋簷也。以網及珠綴而飾之。」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華岳〈訴董寺〉詩:「投鼠固知當忌器,得魚誰敢便忘筌。」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1>行役2>,失汲道3>,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饒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雄才大略,多權詐,能作詩文。起兵追擊黃巾賊,討伐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封為相,官拜大將軍,爵號魏公,後死於洛陽。子曹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行役:行軍。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 (5) 饒子:多子,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