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黃滾苦勸不聽,也只好跟著叛逃。黃家一行人走到界牌關,被守關大將余化阻擋,雙方交戰,黃飛虎等人被擒。仙人太乙真人感應到黃家父子受難,便派哪吒前往援助。哪吒憑著高強的武功打敗余化,救了黃氏一家人。書中描述太乙真人對黃家受難之感應,文云:「太乙真人閒坐碧遊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而說書人則在此句後加注道:「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故知「心血來潮」這句成語本是用來形容修練成仙者,心思原無波動,但卻突然對人事有所感應與預知,但後來語義轉變,多被用來形容突然興起的念頭。
雞皮鶴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仙人島》:「詢舊時之戚族友朋,盡已物故,即有一二存者,亦已潦倒龍鍾,雞皮鶴髮,覿面不復可辨。」
點石成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道家仙術。用手指或靈丹將石頭點化成黃金。《西遊記》第四四回:「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鍾離先生恐他立志未堅,十遍試過,知其可度。欲授以黃白秘方,使之點石成金,濟世利物。」
2.比喻善於修改文字,能化腐朽為神奇。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九.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也作「點鐵成金」。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去樓空」這句成語顯現的是一種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於唐.崔顥的〈黃鶴樓〉詩。此詩藉由古人乘鶴仙去的傳說,點出仙人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返,只留天際的白雲,千載悠悠,表達出更深的失落情懷,將對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無遺。後來「人去樓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空留遺跡,或對故人的思念。如《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現在有另一種用法,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於社會事件的報導上,說明犯罪者因為畏罪而潛逃,不在原住屋裡。
瓊樓玉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2.語譯瓊:美玉,泛指精美的東西;玉宇:傳說中仙人的住所。本指月中宮殿,後形容華麗、精美的樓閣。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雕梁畫棟、雕闌玉砌。 相反詞土階茅屋、荊室蓬戶、蓬戶柴門。 5.例句這幢海邊的別墅,在月光下看起來華麗精美,彷彿一座瓊樓玉宇。
謫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如漢朝東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蘇軾等都曾被稱譽為「謫仙」。《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唐.李白〈玉壺吟〉:「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四.才識》:「蘇子瞻文章議論,獨出當世,風格高遠,真謫仙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戰國時有仙人夸蛾。
負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人》:「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遊。」
鐵杵磨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李太白集》傳世。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典,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霓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霓所製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裝。《楚辭.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也稱為「霓裳羽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