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6439 ms
共 9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伊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唐代歌舞大曲。伊州即今新疆哈密,唐代屬西涼府所轄。《伊州》以地名為歌舞大曲名。唐玄宗開元中期由西涼節度使蓋嘉運所進(全唐詩一函七冊《伊州歌第一》註)《伊州》傳入宮廷後經常演出,深得皇帝的喜愛。崔令欽《教坊記》:「戲日,內伎出舞;教坊人惟得舞《伊州》、《五天》,重來疊去不離此曲。」宋王灼《碧雞漫志》:「《伊州》見於世者凡七曲: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越調。」又說:「唐史及傳載稱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為名,若《涼州》、《甘州》、《伊州》之類,曲遍聲繁。」可知《伊州》是多段體音樂和數首歌曲組成的音樂作品,敦煌石室遺存樂譜中有《伊州》兩首。唐變文《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有:「誰...
郝毅《西涼樂舞史》。
|
伊澤修二(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澤修二(1851~1917)號樂石,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信濃國,高遠藩),為日本明治時期的教育家。他在明治五年(1872),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一八七四年擔任愛知師範學校校長。一八七五年獲日本政府公費派遣國外留學,以攻讀師範學門而赴美國。先後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師範學院(Teacher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Princeton)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就讀並研究。一八七九年返國擔任東京師範學校校長。同年,日本文部省(教育部)規定學校設置音樂科。次年,日本小學採用西洋音樂教育,編輯〔小學唱歌集〕以為應用。一八八二年,所著〔教育學〕出版,是...
|
伊耆氏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耆氏之樂為遠古氏族伊耆氏的樂舞。伊耆氏在每年十二月舉行「蠟祭」的祭祀活動,用以崇奉萬物。〔禮記.郊特牲〕記載其祝禱之辭句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文中反映了先民在農業生產中,希望水土保持,沒有病蟲害,雜草野樹生於窪地,不致妨礙農作物生長的心願。時代應晚於葛天氏之樂,為原始社會的後期,以農業生產為主,且其樂舞形式已運用到樂器。據〔禮記.明堂位〕記載:「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由此可見已有八音中土、木、竹三類材料所製作成的原始吹奏樂器與打擊樂器。
|
佛洛伊德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奧國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認為精神疾病多由慾望被壓抑而成。主張用精神分析法,喚起被壓抑的欲望而使其得到正常發展。這種學說稱為「佛洛伊德學說」。
|
伊犁縱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天山山脈的西端,由於雨量較多,谷內水草豐美,農業興盛。廣大的草原帶動畜牧業的發展,以天馬和羊毛最為著名。
|
伊朗高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亞洲西部的盆狀高原。高度為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面積約二百七十萬平方公里。內部氣候乾燥,沙漠廣布,居民以畜牧為主。山麓地帶利用坎井取水,有灌溉農業。石油、天然氣藏量豐富。今分屬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
|
巴哈伊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的經典,包含了巴孛(Bab)、巴哈歐拉(Baha'u'llah)和阿博都巴哈(Abdu'l-Baha)的所有著作;其數量超過三萬件以上,如果彙整起來超過兩百卷。作為巴哈伊信仰的創教先知,巴哈歐拉本身所啟示的經典就有一百一十部之多。
巴孛的經典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巴揚經〕(Bayan);巴哈歐拉的第一部書簡是在獲得聖靈啟發後,以波斯文所寫的詩歌(Rashh-i-Ama),是一首勝利和喜悅之歌,裡面談到的是即將到來的天啟之潛力、特色、力量和光榮。 〔隱言經〕(The Hidden Words)是巴哈歐拉一八五八年於底格里斯河畔所啟... |
伊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伊昔不造,鴻化中微。」《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
伊比鳩魯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伊比鳩魯所講授的哲學。包括物理學及對倫理學、人生觀、政治哲學與社會演進的主張,以自我主義為中心,享樂主義為理想,契約論為基礎,是一種利己的快樂主義。
|
伊凡諾夫,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出生於莫斯科,俄籍芭蕾舞者、舞蹈教師、編舞家與舞蹈總監,1834年在莫斯科習舞,然後進入聖彼得堡劇院劇院芭蕾學校習舞,師事法籍芭蕾名舞蹈家愛蜜爾.格德律(Emile Gredlu)與尚.裴堤帕(Jean Petipa),1852年畢業後先任劇院舞團的群舞舞者,1869年晉陞為首席男舞者,烈夫.伊凡諾夫是一位音樂性掌握的非常好的編舞家,十九世紀中葉在法國舞蹈極受推崇的俄國本土的編舞家,烈夫較受矚目的作品大多數是與名家以合作的方式呈現,其編舞手法甚佳,被譽為「交響式芭蕾的創始者」,他的作品有與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共同合作的《胡桃鉗》(Nutcracker, 1892)...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garet Crosland《Ballet Lovers´ Dictionary》1962.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