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特洛伊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小亞細亞北部海岸,斯肯門德河平原上(今土耳其境內)的古城。為希臘詩人荷馬所寫史詩〈伊里亞德〉中的特洛伊戰爭地點。如:「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木馬屠城記,相傳是發生在特洛伊城。」
|
伊兒汗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古所建的四大汗國之一。於旭烈兀西征滅了波斯之後所建,包括波斯(今伊朗)、敘利亞以及小亞細亞一帶。後為帖木兒所滅。
|
伊耆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周代設置,掌授杖。《周禮.秋官司寇.伊耆氏》:「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
|
斯特拉溫斯基,伊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美籍作曲家,生於俄國奧拉寧邦(Oranienbaun)卒於美國紐約。他父親為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席男低音,所以他從小就常隨父親到劇院欣賞歌劇和芭蕾。1901-1905年間他在聖彼得堡大學唸法律,私人隨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學作曲。1909年發表《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和《煙火》(Feu d´Artifice)獲得狄亞格烈夫(S. Diaghilev, 1872-1929)的賞識,委託他為狄氏的「俄國芭蕾舞團」(Ballet Russe)作曲,從此他和俄國芭蕾合作,為舞團創作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如...
|
蘇伊士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河名。位於非洲東北部埃及境內,橫斷蘇伊士地峽,溝通紅海與地中海,全長一百六十公里,為一海平面運河,寬三百六十五公尺,可通航十五萬噸巨輪。由法國工程師雷塞布設計,歷時十年,至西元一八六九年才完全鑿通,為歐亞兩洲海上的交通線。也作「蘇伊士運河」。
|
伊貝鹿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貝鹿蛾與其他外觀相似鹿蛾在外部型態鑑識上,可以依據最靠近前翅後緣的透明翅窗區分,伊貝鹿蛾此處的翅窗呈一長條透窗,其餘近似的鹿蛾則是隔開成兩個透明斑塊
|
世界正義院 (西哈伊信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正義院(參見「巴哈伊教務機構」、「巴哈伊信仰世界中心」)是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的最高教務管理機構;這個機構是巴哈歐拉(Baha'u'llah)在他的至聖之書-〔亞格達斯經〕(Kitab-i-Aqdas,參見「巴哈伊經典」)中所明文制定的,其成員有九位,全部是男性。世界正義院每五年由全世界各國的總靈體會(National Spiritual Assembly,參見「巴哈伊教務機構」)委員共同選出。依據巴哈伊經典,世界正義院的決議是無謬誤的(infallible)。
巴哈歐拉在他的〔卡梅爾書簡〕(Tablet of Carmel,參見「巴哈伊經典」)上提到「... |
巨羚(伊蘭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urotragus oryx (Pallas, 1766)
體型大如牛,蹄圓,喉胸部有肉垂,角粗壯,有螺紋;體色灰黃褐色,後頸有短鬃毛,喉部有長鬃毛;頭軀幹長180~345公分,尾長50~90公分,肩高100~180公分,體重400~1,000公斤,雄羚體型較雌羚大。
衣索比亞和薩伊到南非。
棲息在草原或有一些植被的開闊地,隨時保持警戒,人們很難靠近,快跑時時速可達70公里,也可跳過1.5公尺高的圍籬,清晨或夜晚活動,食物包括葉和果,雨季時雖不遷移,但會擴大活動範圍,雄羚整年的活動範圍平均41.4平方公里,乾季時只用其中的11.7平方公里,雌羚和小羚整年的活動範圍平均222平方公里,乾季時只用其中的26.1平方公里,個體間活動範圍有重疊,沒有明顯領域性;群居性,一群通常不超過25隻個體,由一隻雄羚、多隻雌羚和小羚組成,有時也會聚成數百隻的大群;各地的交配季時間不一,發情週期約21~26天,懷孕期254~277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22~36公斤,出生後3~4小時即可跑動,4~...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牛科(Family Bovidae)
|
伊犁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位於新疆,上源由特克斯河、崆吉斯河及哈什河三條河流匯聚而成。三源會合後,以下始稱伊犁河。經伊寧西下俄境,注入巴爾喀什湖。
|
伊尼亞斯的棄離;被遺棄的黛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三幕英雄舞劇。編舞、作曲與劇本均為安吉歐利尼(Gasparo Angiolini, 1731-1803),首演於1766年9月26日聖彼得堡宮廷劇院。故事內容:愛神維納斯與凡人生的孩子 ── 特洛伊(Troy)王子伊尼亞斯,眼看特洛伊城將要淪陷,趕緊帶著他的家族成員,朝西方航行尋找新的國土,途中遭遇暴風雨,離航飄到迦太基,被女王黛朵接待於宮中,兩人陷入熱戀,但最後伊尼亞斯還是拋棄了她,朝義大利飄然而去,他的後代建立了羅馬帝國,黛朵飲恨自殺。1766年安氏來到聖彼得堡,擔任凱撒琳女皇的宮廷舞蹈製作人,同年本作品上演,大為轟動。劇本採用梅塔斯塔西歐(Pietro Metastasio)的悲劇...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