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珊珊來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個名叫少翁的方士,知道這件事後,就自我推薦,說可以召喚李夫人的靈魂來和漢武帝相見。那天晚上,少翁作法後,漢武帝果然看到一個形似李夫人的黑影出現在帳幕中,或坐或行。礙於少翁之前交代不能太靠近觀看,使得漢武帝更加思念李夫人,心情變得十分感傷,便寫了一首詩,請樂工譜曲傳唱宮中,這首詩歌的部分內容是:「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大意是:帳幕中的人影是不是你呢?我站在這裡看著你,你為什麼偏偏來得這麼慢呢!」後來「姍姍來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遲步緩來的樣子;亦用來形容人或事物不依時出現,害人苦等。
權變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Contingent Theory)簡單的說指的是任何策略制度的擬定,在不同環境下,都應有不同的作法,亦即策略與其所處的環境必須要能配合才能產生效果,再好的策略放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都無法產生績效。一名高明的領導者應是一個善變的人,即根據環境的不同而及時變換自己的領導方式。權變理論告訴管理者應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時機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或把自己放到一個適應自己的環境中。 *(一) 緣起:權變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經驗主義學派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是西方組織管理學中以具體情況及具體對策的應變思想...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事先約定而彼此的意見或作法卻相同。[例]當他們提起那件趣事,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講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求窮盡事物之理。《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上二》:「神宗講究方田利害,作法而推行之,方為之帳,而布畝高下丈尺不可隱。」《紅樓夢》第四八回:「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堂而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不遮掩,公開大方的意思。如:「你如此作法,不更叫對方有理由堂而皇之地質疑你嗎?」
枷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枷和鎖。為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以及拴在犯人腳踝上的兩種刑具。[例]古代用枷鎖拘繫罪犯,是很不人道的作法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其所好」原作「阿其所好」。「阿」或「投」,都有「迎合」他人的意思。人在做事或評斷人物時,經常受自我私心的影響,而有偏頗的想法或作法,甚至會因外在環境的因素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
憤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而激動。[例]對歹徒綁架學童的作法,大家感到憤慨不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