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迫不及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有不少節度使叛亂,使得國家好幾年兵連禍結,動盪不安。王夫之認為一般人在看這段歷史時,都認為德宗這種作法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但他卻覺得並無不妥。允許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許,只是兩句不同的話而已,評論者只歸咎德宗之不許,卻沒辦法提應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飯後無稽之談罷了。王夫之在書中用「迫不及待」形容當時藩鎮勢力已經相當龐大,不容等待從根本去解決的情形。後來「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情況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則是形容心情急切,不願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戰局日危,遲留一日,即多一日損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請訓後,即便啟行。」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
步步為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為營,每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以此引誘夏侯淵出戰,設法擒抓他,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法。於是黃忠就照法正的建議進行。果然,夏侯淵聽聞消息,就要出兵應戰,但張郃卻勸阻他,認為這是敵方的計謀,千萬不能出戰。夏侯淵急欲建功,不聽從張郃的建議,命令夏侯尚引兵出戰。黃忠與夏侯尚交鋒,夏侯尚敗仗,被黃忠抓回了寨中。後來「步步為營」就用來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周全。
異曲同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調雖異,但演奏的技巧造詣卻相同。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後用「異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樣的功效。語本唐.韓愈〈進學解〉。 △「殊途同歸」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案設計;個案也可能是某一事件或實在體。4.連結命題與資料:根據事先確立之命題,然後以資料佐證。此種作法雖有多種,但無一種能精確地描述所分派之受試者以及處理條件,在這些作法中最適合於個案研究使用的為”組型匹配”(pattern-matching)觀念,即是把資料與命題結合成關係之一種方法。5.解釋研究發現之規準:已至少要有兩個對立之命題,然後根據不同之組型資料加以解釋,較為完備。 研究步驟個案研究常以單一個案進行研究,強調的是深度分析。個案研究通常...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藉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與「惱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極為羞惱,轉而發怒恨人。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出現「惱羞成怒」的書證如《三俠五義》第七回:「當時被小婦人連嚷帶罵,他才走了。誰知他惱羞成怒,在縣告了,說他兄弟死的不明,要開棺檢驗。」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張鷟《朝野僉載》(據《太平廣記.卷一二一.周興》引)唐秋官侍郎周興1>,與來俊臣2>對推事。俊臣別奉進止鞫興,興不之知也。及同食,謂興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3>勘4>老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咸即款伏5>,斷死,放流嶺南。所破人家,流者甚多,為讎家所殺。傳曰:「多行無禮必自及。」信哉。 〔注解〕 (1) 周興:?∼西元691,唐雍州長安人。少習法律。屢決制獄,深文周納,妄殺數千人。武則天稱帝,任尚書左丞,上疏請除李家宗正屬籍。天授二年,被告謀反伏罪,謫嶺南,在路上為仇人...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據《魏書.卷一六.道武七王列傳.河南王曜》記載,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正值朝廷厲行革新改變初期,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且合於禮法。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對身邊的侍臣說:「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清新。後來「耳目一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清新的感覺。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記〉中「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句,是說因為重修香山寺,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
姍姍來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載,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因為長得十分美麗,又擅長唱歌跳舞,很得武帝歡心,但是,進宮沒幾年,她就生病過世。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思念她,還將她的畫像掛在甘泉宮中。有一個名叫少翁的方士,知道這件事後,就自我推薦,說可以召喚李夫人的靈魂來和漢武帝相見。那天晚上,少翁作法後,漢武帝果然看到一個形似李夫人的黑影出現在帳幕中,或坐或行。礙於少翁之前交代不能太靠近觀看,使得漢武帝更加思念李夫人,心情變得十分感傷,便寫了一首詩,請樂工譜曲傳唱宮中,這首詩歌的部分內容是:「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大意是:帳幕中的人影是不是你呢?我站在這裡看著你,你為什麼偏偏...
膠柱鼓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膠柱鼓瑟」典源作「膠柱調瑟」,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老子說: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卻要求能歷代適用,以為不能有所不同。這種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來演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事實上,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後來「膠柱鼓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