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劉勰(約465~約532年,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日照市莒縣),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人。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幼喪父,篤志好學,因家貧,住在佛寺。十多年後,他精通佛教經論,並鑽研了儒家經典。30多歲時,寫成3萬7千字的《文心雕龍》,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清朝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早年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定林寺僧 校定佛經。梁武帝時,任奉朝請、東宮通事舍人、步兵樣尉等,為昭明太子蕭統及文士沈約所重。晚年出家 ,改名慧地,尋卒。所撰《文心雕龍》50篇,發...
俗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俗流行的作法、說法或禮節。《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和你只論好兄弟,不必拘這些俗套。」《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以誌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別書的俗套。」
以暴制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兮,不知其非矣。」的說法。其實,殷紂王荒淫暴虐,百姓痛苦,周武王率諸侯討伐,正是順從民意,替天行道的作法。「以暴制暴」今多用於以暴力是消滅一個暴虐者的意思。<註1> 【同義】以夷制夷。<註2>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48頁,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註2:有趣的成語典故與應用74頁,梁偉賢編著,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期,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慶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除了綁架、勒索、搶劫之外,這些人和鹽的走私有密切關係。 爆發十九世紀上半葉,淮北不斷受到洪水侵襲。一八五三年,黃河潰堤,離開了過去五百多年來一直占有的水道向北移。這次黃河改道帶來的水患,位淮北帶來致命的一擊,捻亂也在這一年發生。這些捻軍的領袖很多以前是鹽梟,而有...
E化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化管理 (e-management)目錄1 定義2 要素2.1 理念2.2 做法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使用資訊科技及網路科技,效率的處理學校各項設施、物力、人力等資源,進而協助執行計畫、組織、決定、評鑑等行政事務,以提高行政及教學效能的行政理念與作法。e化管理中的e化乃是electronic(電子化)的縮寫,代表將各項資料建立成為電子資料,或使用各項電子化設備進行雙向溝通。因此不論是使用電腦處理公務,或者是透過網路科技來進行雙向溝通與交流,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組織以及個人的效能,來達成組織或個人目標。註1管...
班級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因受罰而需改正行為的意願和動機。7.運用信函、班刊或網頁讓家長瞭解班規、執行方式、以及可能的輔導作法。8.列舉學生應有的權利和學習的規定,使學生享有班級的歸屬感並引以為傲。9.設計有計畫、有結構的課程來教導學生有關班規、例行事務、以及期望標準。10 .班級常規的精神與作法必須與學校的校規一致,不能有衝突或違背的情形。至於具體的班級常規條目,Evertson,Emmer和Worsham(2005)提出了適用於小學班級的一般規條,其內容包括:1.有...
學區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按學區分發入學。台灣目前想往高中職社區化為目標。考高中職的申請入學即為學區制的作法之一,但目前還是屬於漸進式的。即使申請入學的方式已經行之有年,但台灣地區考高中職目前還是以分數為基準的登記分發為主流。若不是明星高中,學生有時也會以地區遠近作為志願的基準。現在台灣中小學已經是完全的學區制,在早期國民中學仍然是以分數為入學依據。隨著義務教育推行,國民中學改為學區制。在現在台灣教育普及社會中,高中職學區制是無可避免的,而政府也在大力的推行。但是台灣地區許多明星高中的存在將是最後也是最大的阻力。 關鍵字中文...
雙頭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負責的人或單位有兩個,因意見、作法不同,導致事情進度受阻,或令人無所適從。如:「這件案子交給兩個單位去辦,就像雙頭馬車,缺乏效率。」
莫測高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想法、作法深沉無法探測。[例]別看他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也許只是故弄玄虛。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人們便把「日暮途遠」或「日暮途窮」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遭逢極端窘迫的處境。語含如按照一般的作法,很難求得解救之道的意思。<註1> 【反義】撥雲見日。<註2>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註2>有趣的成語典故及應用,梁偉賢編著,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