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2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名將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徹底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觀點。但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國,反而占得了魏國陰平、武都兩個郡。其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 (經)|尚書》、《秦記》、《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 (史書)|春秋》、《國語 (書)|國語》、《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檔案。司馬氏世為史官,司馬遷當任太史,因此能見到漢初檔案如詔令、記功冊等,並且用作寫史的資料;見聞。比如文中有諸如“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等;游歷。比如文中有諸如:“余嘗西至崆峒,北至...
窮寇莫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至窮途末路的敵人,不可過分逼迫,以免其反撲拚命。參見「窮寇勿追」條。《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兵法云:『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獨當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復仇,乃使人椎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劃定天下,封留侯。卒諡文成。 (4) 黥布:英布(?∼西元前196),漢初六縣(今安徽省六安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黥,音ㄑ|ㄥˊ。 (5) 梟將:勇武的將領。梟,音ㄒ|ㄠ。 (6)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蘇省宿遷縣)。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注解〕 (1) 廣武君李左車:漢初名士,生卒年不詳。 (2) 成安君: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好儒術,與張耳為刎頸交。陳勝起兵,陳餘與張耳立武臣為趙王,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後來張耳降漢,與韓信破陳餘於井陘,餘被斬於泜水上。 (3) 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擊趙、降燕...
百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ㄨㄛˋ,推測。 (2)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卒諡壯。 (3) 隃:音|ㄠˊ,遠,同「遙」。  (4) 金城:古郡。在今甘肅蘭州之西北。 (5) 圖上方略:繪製地圖,擬定攻討計畫,一同奏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兵法。通「韜」。如:「六弢」、「弢略」。
將計就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疏虞。〔韓云〕俺這裡催趲積水,刻日破城成功。〔正末云〕您二位恰才商量,我都聽見來。〔魏云〕俺才講些兵法,明日破城,好與趙氏對敵。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 (2) 咱:咱們、我們 (3) 灌:注入、灌入。 (4) 整搠:整頓。〔參考資料〕 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正合著我的心。我又不濟,若是與他交鋒,我那裡近的他。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圯上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時曾於下邳圯上傳太公兵法給張良的老人。參見「黃石公」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習。如:「肄業」。《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