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的巧妙,全在善於思考。《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作「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劉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11~1375)字伯溫,明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為明代開國功臣。後為胡惟庸陷害,憂憤而卒,諡號文成。擅長詩文,亦精通天文兵法。著《郁離子》、《覆瓿集》等。
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要偷襲敗退回去的軍隊,不要追逐逃亡的敗軍,以防其中有詐或狗急跳牆。《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兵法云:『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吳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法後秦國所宰割。 著作及觀點《吳子》《吳起玉帳陰符》,三卷,已佚。《吳起教戰法》,已佚。是繼《孫子兵法》後,影響中國軍事理論甚巨的兵家聖典:強調識人任人、養才用才的重要觀點,重視靈活思維、當機立斷的謀略智慧;其人在戰事頻仍的時代中成就不敗的兵聖之譽,其書在中華兵家的著述史上,亦得享「武經」之稱。 評論柏楊對吳起的評論:吳起何負於魯國?被疑逃亡。何負魏國?又被疑逃亡。何負於楚國?更遭殺身之禍。吳起的遭遇,正是一個封建社會中,心直口快,胸無城府,卻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識份子的悲劇。殺妻求將,從稍後再沒有人抓這個小辮子,可...
養虎貽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主復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4) 陳平:漢初陽武(今河南省陽武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幼嗜讀書,容貌俊美,足智多謀,事高祖屢出奇策。惠帝時,官至左丞相。卒諡獻。 (5) 說:音ㄕㄨㄟˋ,以語言勸服。 (6) 楚:指西楚霸王項羽。 (7) 罷:通「疲」,音ㄆ|ˊ,疲累。 (8) 釋:釋放,任其離開去。
臏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足、削除膝蓋骨。《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也作「臏足」。
顧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是個很有見識的人,認為讀書一定要研究實際。顧炎武受祖父影響,從小喜歡讀《資治通鑒》、《史記》和孫吳兵法等書,十分關心時事。后來參加科舉,沒有考中,就幹脆下決心放棄科舉,通讀歷代歷史典籍,研究全國各地的地方志和歷代名人奏章,開始編寫一本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正當他用心治學的時候,明朝滅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組織抗清斗爭,顧炎武和他的兩位好友也參加了保衛昆山的戰斗。昆山軍民跟清軍激戰二十一天后,因為兵力懸殊,終于失敗。昆山城陷落的時候,顧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斷了右臂:撫養他成長的嬸母(也是他的繼母),聽...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陣」是指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爲名稱的戰鬥隊列,這裡的八陣圖是諸葛亮「磊石爲陣」推演兵法之地。) 大江東下,梅溪河、草堂河北來,赤甲、白鹽兩山夾江對峙,形勢之險峻,真是世間罕見。沿江兩岸相傳有「奉節十二景」,如「武侯八陣」、「瞙回瀾」、「白帝層巒」、「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峽門秋月」等等。 考證探究杜甫在〈引水〉詩說:「雲安沽水僕奴悲,魚復移居心力省。」可知他從雲安到達夔州後,就住在魚復。《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九於魚復城說:「志云:舊治在赤甲山上。公孫述移於城之東南白帝山上,再今奉節縣東五里。公孫述...
東方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觀點及評價東方朔(前154~93?)字曼倩﹐是臣事前漢的武帝(前156~87)的滑稽。『滑稽』就是以詼諧.多辯為特技的宮廷小丑。東方朔本是平原郡厭次縣(山東省)的人。少習【詩經】【書經】等儒教經典﹐長而通曉【孫子】【吳子】等兵法﹐因此博學多識。東方朔住在吳中當了數十年的私塾先生﹐元光元年便應武帝的招募﹐竟帶著三百枚竹簡(直到後漢的蔡倫發明了紙為止﹐此時尚未使用紙張)的上奏文來到長安。在數千人之中﹐雖然東方朔的上奏文量之多過於拔群﹐而引起武帝的注目﹐但武帝竟費了二個月以上才閱覽完畢。東方朔在上奏文中道﹕『臣朔年二十...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覆水難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