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希、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希、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忘年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履貞規,長懷理要,清風素氣,得之天然。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薄莫之人,其方見慰說,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痛。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寶,一旦喪失,何可為懷。」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張、展。《楚辭.屈原.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觀兮,壹反之何時?」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後多指調停紛爭,以使彼此相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彼此相激,伊於胡底乎?」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據《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引)超之始出,志捐軀命,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捷徑指終南,索價譏少室。窮達豈無命,踏地胡不實?」 02.清.趙懷玉〈留別都門諸子〉詩:「空群北難為馬,捷徑終南況有人。」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喋喋不已注音︰ㄉ|ㄝˊ ㄉ|ㄝˊ ㄅㄨˋ |ˇ漢語拼音︰dié dié bù yǐ釋義︰已,是「止」的意思。「喋喋不休」即「喋喋不休」。見「喋喋不休」條。 01.《太平廣記.卷二八一.侯生》引《宣室記》:「韓氏益懼,欲以詞拒,而盧氏喋喋不已。」 02.《元史.卷一.太祖本紀》:「吾身之存,實太子是賴。髭鬚已白,遺骸得安寢,汝乃喋喋不已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排遣、打發。如:「消遣」。三國魏.曹植〈感節賦〉:「登高墉以永望,消日以忘憂。」明.劉榮嗣〈有感〉詩:「捫舌藏身消永日,隨日曝背倚前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