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7.55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承歡膝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迎合父母,使其歡悅。唐.駱賓王〈上廉使啟〉:「塵跡邱中,絕漢機於俗網;承歡膝下,馭潘輿於家園。」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冒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鹵莽。《晉書.卷七八.孔愉傳》:「於不試,冒昧來赴,既到審試,遂不敢會。」《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所以冒昧黑夜來求。如不蒙相救,即從此遠遁,不能再相見矣。」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因以箭兩隻與晟3>,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鵰相玃4>,遂一發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為攝圖所忌,密託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游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還,拜奉車都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 (2) 鵰: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被羽毛直達趾間。視力極強,以捕食小動物為生。或稱為「鷲」、「老鵰」。 (3) 晟:長孫晟(西元552∼609),字季晟,河南洛陽人。先仕後周,後周亡,仕隋,為隋文帝所賞識。 (4) 相玃:互相爭奪。玃,音ㄐㄩㄝˊ...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龐元英《談藪》(據《說郛.卷三一》引)曹詠侍郎,妻碩人厲氏,餘姚大族女。……方詠盛時,鄉里奔走承迎,惟恐後,獨碩人之兄厲德新不然,詠銜怒。帥越時,德新為里正,詠風邑官,脅治百端,其祈己,竟不之屈。會之1>甫殂2>,乃遣介3>致書于詠4>。啟封乃〈樹倒猢猻5>散賦〉一篇。新州之行,又以十詩贈行,其一云:「斷尾雄雞不畏犧,憑依掇禍復何疑?八千里路新州瘴,歸骨中原是幾時?」詠得詩,憤極,然無如之何。 〔注解〕 (1) 會之:秦檜(?∼西元1155),字會之,南宋江寧人。性陰險,晚年殘忍尤甚。高宗時為相,挾金人以自重,力持和議,阻止恢復,誣殺岳飛等,一時忠臣良將殆盡,和議乃成。卒諡忠獻,寧宗改...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殘暴、凶猛。《墨子.節用中》:「古者聖人為猛禽狡獸,暴人害民,於是教民以兵行。」《淮南子.覽冥》:「淫水涸,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楊慎〈七星橋記〉:「人心若堅,神功可。矢磨杵成針之志,徼折梅寄樠之靈。」
一箭雙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因以箭兩隻與晟3>,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鵰相玃4>,遂一發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為攝圖所忌,密託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游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還,拜奉車都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 (2) 鵰: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被羽毛直達趾間。視力極強,以捕食小動物為生。或稱為「鷲」、「老鵰」。 (3) 晟:長孫晟(西元552∼609),字季晟,河南洛陽人。先仕後周,後周亡,仕隋,為隋文帝所賞識。 (4) 相玃:互相爭奪。玃,音ㄐㄩㄝˊ...
狼狽不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謀奪回政權。楊阜和姜敘先起兵於鹵城,馬超率部隊前往攻打,久攻不下;梁寬、趙衢則趁馬超出兵之後,緊閉城大門,以致於馬超不得入城。一時之間,馬超進退不得,處境十分窘迫,只好前往漢中,投靠張魯。「狼狽不堪」即可能從此處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境窘迫,進退兩難。或比喻身心疲憊困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