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79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序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音樂體裁。為歌劇開幕前所奏的樂曲,用以準備開幕或暗示劇情之用。也可成為獨立的作品。[例]這幕戲開場的序曲,曲調非常優美動聽
波特萊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都準備將波特萊爾作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詩人波特萊爾最大的成就在於將本身就已經相當講求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法文,提昇到可品、可味、可嗅、可觀、可吟、可唱、可聽的綜藝美感經驗裡。他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冶煉文字。「他說話時斟詞酌句,極小心地挑選每個字眼,並且以特殊的姿態念出某些詞來,似乎要在這些詞的下方打上個重點符號,給予它們一種神祕的涵義。他的嗓音中似乎帶有斜體字和大寫字母。」(戈蒂耶,《回憶波特萊爾》)波特萊爾在〈太陽〉(Le Soleil)那首詩裡,透露了他是如何推敲尋覓文字的魔力:我將獨自把奇異的劍術鍛煉,四處尋覓聲韻...
瓠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人,擅長鼓瑟。每鼓瑟時,樂曲動聽悅耳,鳥必飛舞,魚群必躍出水面而聽之。見《列子.湯問》。
甘言厚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聽的言詞,貴重的禮物。《梁書.卷五六.侯景傳》:「甘言厚幣,規滅忠梗。」也作「甘言厚禮」。
巧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聽而不實在的話。《莊子.人間世》:「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三國演義》第八二回:「汝東吳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來說乎!」
清耳悅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音美妙動聽,使人耳朵清寧,心情愉悅。宋.張耒〈鳴蛙賦〉:「若奏琴箏而和笙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
令色巧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巧言令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
高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理想甚高,雖動聽而不切實際或難以實行的論調。如:「他喜歡唱高調,不切實際,所以一事無成。」
夜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鶇科。全身黃褐色,胸部稍白;尾羽略帶紅色,長有光澤,鳴聲清脆婉轉動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