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甜言美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甜美動聽的言語。《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捉季布傳文》:「季布得知心裡怕,甜言美語卻安存。」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也作「甜言蜜語」。
花說柳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你看不得這些小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一按就沒了。」也作「花言巧語」、「巧語花言」。
甜言媚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甜美動聽的諂媚言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滴珠嘆了一口氣,縮做一團,被吳大郎甜言媚語,輕輕款款,板將過來。」也作「甜言蜜語」。
花嘴花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花言巧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
依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音節乍離乍合,諧和動聽。《文選.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
巧言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辭巧偽,卻流利動聽。如:「他巧言如流,竟然說動了對方,做成這筆生意。」
寬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聲音渾厚洪亮。如:「他音域寬洪,唱起山歌特別動聽。」
甘言美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動聽的話語。《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你們可密訪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語哄他到此,不可說出實情。」也作「甘言好辭」、「甘言巧辭」。
插插花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著巧妙動聽的言語。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不要你插插花花認我來,哭哭啼啼淚滿腮,你這般怨怨哀哀磕著頭拜。」
吐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傳統唱腔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唱工。要求字字清晰動聽,富於韻味。其間過渡、交代均貴圓轉而不露痕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