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瑜伽師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無著者。唐代玄譯,百卷。內容總述唯識理論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經驗歷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典。本論在玄之前已有部分的漢譯,如北涼曇無讖譯的《菩薩地持經》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菩薩戒經》九卷、南朝陳真諦譯的《決定藏論》三卷皆是。也稱為「十七地論」。
鴉窩裡出鳳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平凡寒微人家,生出了俊秀的子女。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老的每道,這個是誰,是陳媽媽家大的個孩兒。嗨!鴉窩裡出鳳凰。」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四折:「我覷了這女豔姿,如此這般蠢坌身子,麤腰肢;卻生的這般俊秀的孩兒,敢則是鴉窩裡出鳳凰,糞堆上產靈芝。」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作者不詳,分上中下三卷,十七章,為宋代話本。其內容敘述唐僧玄和孫行者等人往西天取經,克服困難,終事成而返東土。
圓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13~696)本新羅人。十五歲遊學長安,從法常、僧辯學習經論。玄回國後,前往就學,精研唯識。他對唯識的見解常將真諦和玄之說並列,不加可否。所以被視為玄門下的異端。著有《解深密經疏》四十卷、《仁王經疏》六卷等多種。尤其解《深密經疏》於九世紀初由法成譯成藏文,對西藏佛教有重大的影響。弟子有道證、太賢等。
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玄弟子。擔任玄譯經的筆受。著有《俱舍論記》三十卷、《俱舍論法寶宗原》一卷。也稱為「大乘光」。
部執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真諦譯。玄所譯的本名為異部宗輪論,是敘述部派佛教發生、發展及介紹諸部主要學說的著作。
慈恩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南曲江北。唐高宗為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故稱為「慈恩寺」。寺內建有翻經院,玄曾在此翻譯經、論。其後玄門人窺基繼續在慈恩寺弘揚唯識學,開創宗派。全寺規模宏大,有茂林修竹,境極清幽。
十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依菩薩證悟的層次而分的十種境界。即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佛說十地經》卷一:「唯諸佛子,我不見有諸佛國界,彼中如來不歎說此菩薩十地者。」《西遊記》第八回:「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也稱為「菩薩地」。(2)菩薩十地中的第十地,僅次於佛果的境界。唐.高宗〈謁慈恩寺題法師房〉:「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異部宗輪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古印度世友著,唐代玄譯。內容記述佛教部派分裂的經過和部派各宗的主張。異譯本有譯者不詳的《十八部論》和南朝陳真諦譯的《部執異論》。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史料。
慧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650~714)俗姓劉,淄州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先後師事玄、窺基,精通法相唯識之學。在唯識宗的弘揚,他除了充實窺基的學說,並批判圓測、道證等諸家異說,使窺基一系的唯識,取得正統的地位,世稱為「淄州大師」。與窺基、智周並稱「唯識三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