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那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的佛寺。在今印度比哈爾省巴臘貢(Baragaon)。相傳是帝日王為北印度曷羅社盤社(Rājavamsa)比丘所建,後經歷代國王擴建,成為古印度規模宏偉的佛教寺院,更是七、八世紀印度佛教最高學府。護法、月護、戒賢、月稱等著名論師都曾在此講學,中國高僧如玄、義淨等也留學於此。毀於十二世紀。
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演宗教經典。《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當時天王與羅漢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請下界法師玄陞座講經。」
遐邇著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氣很大,遠近皆知。唐.玄《大唐西域記.卷七.尼波羅國》:「碩學聰叡,自製聲明論,重學敬德,遐邇著聞。」
尊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稱對方的名號。《西遊記》第六二回:「國王請唐僧四眾上麒麟殿敘坐。問道:『聖僧尊號?』唐僧合掌道:『貧僧俗家姓陳,法名玄。』」
空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沒有真實性的存在狀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大智度論》卷三一:「人愛著空相,墮在斷滅。」
成唯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十卷。唐玄譯。為一部解釋世親唯識三十頌的著作,屬於集注性質的論書。玄依弟子窺基建議,取印度十大唯識論師之注釋,以護法的觀點為主糅譯而成,主要在闡述印度佛教有相唯識系的哲學理論。為中國唯識宗所依據的要籍。重要的注釋有:《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四卷、《成唯識論演秘》十四卷、《成唯識論了義燈》十三卷等。
俱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世親著。漢譯本有南朝陳真諦翻的《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唐代玄譯的《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俱舍論》是世親在有部學說的基礎,吸收經量部、大眾部等思想而完成的。本書雖屬部派佛教的著作,但對大乘佛教影響極大。流行於印度、西藏及中國陳、唐之世,且東傳日本。
壽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長壽的境地。唐.玄《大唐西域記.卷一二.瞿薩旦那國》:「聲教之所霑被,馳騖福林;風軌之所鼓扇,輒驅壽域。」
道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錢,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人(一說丹徒人)。幼年出家。除從慧頵和智首修學外,三十歲之前更多方廣學。三十歲以後便開始從事著述,並曾參加玄譯場,負責潤文。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則在律學和佛教史的貢獻。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開創者,撰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四分律刪補隨羯磨疏》二卷等。在史學的著作以《續高僧傳》三十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內典錄十卷》最有名。弟子千餘人,世稱「南山律師」。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